歌曲《洪湖水浪打浪》音乐与演唱分析 一、创作背景与介绍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斗阶段,洪湖是湘、鄂两地革命根据地与中国工农红军红第二方面军的出生地。为了纪念这一阶段传奇的革命历史,《洪湖水浪打浪》的歌曲作者张敬女与欧阳谦叔等人开始深入到洪湖区域,通过了解当地居民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大量搜集洪湖区域的革命斗争歌谣、民间渔歌以及小曲等,为作词作曲提供依据,最终创造出符合《洪湖赤卫队》的插曲《洪湖水浪打浪》。 二、歌曲的文學特点 (一)应用的文学语言 《洪湖水浪打浪》的歌词,是张敬女通过了解洪湖区域的民歌“襄河谣”改编而来的。歌词中具备丰富的文学内涵,充满了诗歌语言的细腻。这首歌的歌词构成非常严谨,歌词表达的形式也是通过全面整合的,段落与词语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对表达中心思想起到引导作用。 (二)正确应用衬词 对歌词而言,衬词并没有实际意义,但其对歌曲的节奏、旋律以及区域特色展现而言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洪湖水浪打浪》中衬词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民族区域风格。歌词中应用最多的衬词就是“呀、啊”等,让歌词展现出生活化的特点,并向聆听歌曲的人创造出一种和谐、平静的情感环境。例如,歌词“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呀,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中就引用了“呀”与“啊”,与民间歌谣相似,更符合群众的认知。同时,在引用衬词的过程中也改变了正词原有的平仄,导致句子的中间与结束有相互呼应的感觉,让整体歌词变得更加和谐,再受到音乐旋律的影响,促使歌词在演绎过程中展现出婉转的特点,可以让人们在聆听的同时感受到歌词中蕴含的情感,是对故乡连绵不绝的爱恋。 三、歌曲的旋律特点 《洪湖水浪打浪》是革命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插曲,也是重要的唱段,因此其展现出的旋律特点非常重要。 整体歌曲中是由三个段落构成的。前奏的调子是轻快愉悦的,展现了洪湖优美的景观特色,河水波纹连绵不绝,这也代表了主人公的心理特点。歌曲的第一段是齐唱的,划分为为四个乐句构成,促使整体结构旋律表达更为顺利。歌曲的第二段是个二重唱的段落,其中包含了四个乐句,歌曲的旋律是以低音区为基础,慢慢的起承转结。二重唱的两个声部交替出现,彼此影响,最终又转变为齐唱。歌曲的第三段也是一个二重唱的段落,再次展现第一段的变化,主旋律是以高音部唱出,低音部晚两拍再进入,同时在下四度上模仿相应的旋律。之后,两个声部的音相辅相成。这一部分的歌曲可以全面展现革命时期的繁荣场景,以及人们面对艰苦环境的积极心态。 四、演唱的处理特点 在研究《洪湖水浪打浪》延长的处理特点时,本文主要以著名演唱家土玉珍的艺术处理特点为基础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应用装饰音 在歌唱过程中,土玉珍总会应用到两种装饰音,一种是上滑音和下滑音,另一种是波音。这两种形式的装饰音,可以提升音乐的律动强度,让音乐在展现过程中更加细腻、多变以及顺畅而平稳,让音乐为聆听者构建更为适当的氛围,正确展现出洪湖老区人们的温情,并展现出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适当的歌唱速度 在演绎整体歌曲时,土玉珍的演唱对平稳和速度的掌控恰如其分,从开始一直到结束,她的歌唱速度都是平稳、适中的,在她演绎的歌曲中,可以让聆听者产生放松、愉悦的心情,特别是展现出了湖北区域的语言特点,很容易让人融入其中,产生陶醉感。 (三)细腻中的强调与重音 土玉珍对切分音节奏的掌控极为适宜。在处理节奏重音的过程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75604d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