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秦山中学 王建华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违法与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2、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违法与犯罪的问题的有关知识,知道违法与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而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3、教学难点、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教学过程: (投影一) 初中学生孙某,不懂法,看到本村常丢东西,居民意见很大,孙某认为是租房的外地菜贩子所为,于是萌发了报复“老外地”的想法,曾多次结伙拦劫、打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人民币几千元。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263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判处孙某有期徒刑8年。 (投影二) 1998年1月20日,临时工刘某下夜班后,到某歌厅玩,吃了水果,喝了一瓶洋酒,服务小姐催他结账,刘某却说“我没钱!”被保安人员拖出歌厅。刘某对此不满,早7时,他拨打110称:“有4名男青年持刀抢走我人民币7000元、手机一部。”公安机关查明事实后,以拨打110取乐,滋扰公安机关工作秩序,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其拘留。 (投影三) 苏某在工厂浴室洗完澡后,忘记把自己的进口名牌手表带走。当他想起来再去找时,手表已经不见了。经向当时一起洗澡的林某了解,证实手表被本厂朱某拾获 。苏某要求朱某归还拾到的手表,朱某却说:“拾到的东西就是我的。”经本单位领导调解夫效,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经过调查,认为朱某拾获手表据为己有的情况属实,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提问: 上述三个案例中的当事人孙某、刘某、朱某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 朱某认为:“拾到的东西就是我的。”这种看法有什么不对?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1)使学生在发现共同点的过程中,引起对本节课要学习内容的思考:(2)从学生认识上的困惑点入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扩散性思维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整体结构上把握本课时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孙某、刘某、朱某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因为他们的行为都未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做出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其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朱某认为:“拾到东西就是我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只有靠诚实劳动获得的财产,才是合法财产。朱某的行为不仅是要受到舆论谴责的道德问题,同时也是违法行为。因为,我国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朱某的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的上述规定,拒不将拾得的物品交还原主,拒绝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他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朱某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新授: 1.刑法: (1) 含义:是以国家的名义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 (2)作用: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从上述三种现象中我们可以 看出:他们都是违反了国家法律。但是只有初中学生孙某是违反了刑法,要受到刑罚处罚的,为什么呢? 2、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其基本特征有以下三个: (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基本特征。 孙某,曾多次结伙拦劫、打伤过往的外地菜贩子,共抢人民币几千元。指的是他的行为,已经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的行为。刑罚的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 只有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其行为就是犯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8acb1454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