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小考 李建成,唐高祖李渊之嫡长子,唐代开国太子。两《唐书》《资治通鉴》等文献对李建成多有污蔑之辞,加之影视作品对李建成刻意丑化,致使人们不能对这位唐初的杰出历史人物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笔者在参考两《唐书》《资治通鉴》《大唐创业起居录》等文献以及众方家之相关论文的基础上,对李建成的功过是非试做小考,恳祈指正。 李建成,小字毗沙门,唐高祖李渊与太穆皇后所生之长子,诞生于隋文帝开皇八年(588),殁于唐高祖武德八年(626)的玄武门之变中,享年38岁,“是诞生于隋末唐初剧烈动荡变[1]迁时代背景下的一位杰出历丈人物,是唐初一位暂露锋芒的政治家军事家”。李建成在唐建国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活动中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因两《唐书》、《资治通鉴》等文献多取材于唐高祖、唐太宗两朝的《实录》与《国史》,而这《实录》《国史》皆修于当朝且涉及晋阳兵变、玄武门之变等重要史实,故唐之史家在这些重大问题上多采取褒扬李世民,贬抑李建成的做法。后世史家在修史时,对其未作翔实考证,便录入史籍,致使我们多李建成的评价有失偏颇。 “生性散漫放荡,不受约束,荒淫好色,嗜酒如命,成天游玩打猎”“骄恣纵横,并兼田宅,侵夺犬马”“信谗恳,疏骨肉”。 以上是两《唐书》、《资治通鉴》中对李建成的描写,但是这是真正的李建成吗?显然不是。一个襄助父亲唐高祖夺取天下的李建成绝非池中之物。他在李唐王朝的建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一、戎马乱世:从晋阳兵变到李渊称帝 隋末,炀帝昏聩,天下群雄并起,高祖李渊亦积极准备起兵争夺天下,其重要谋臣刘文静说李渊曰:“今主上南巡江、淮,李密围逼东都,群盗殆以数万。当此之际,有真主驱驾而用之,取天下易如反掌耳。太原百姓皆避盗入城,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旦收拾,可得十万人,尊公所将之兵复且数万,一言出口,谁敢不从!此乘虚入关,号令天下,不过半年,帝业成矣”。李渊遂组建晋阳兵变的领导班子,时“皇太子在河东,独有秦王侍侧耳”[5],李渊却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也”。李世民天纵英才,才略盖世自不必说,而此时李渊则是非其兄弟集而不举事,可见在李渊心中李建成的谋略与才能绝不逊于李世民。 晋阳起兵后,李渊遭到西河郡丞高德儒的强烈抵制,隋恭帝义宁元年(617)6月,“渊使建成、世民将兵击西河”,李渊对此次军事行动非常重视,对随军的温大有说:“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而李建成兄弟也没有让父亲失望,一举攻灭高德儒,取得河西大捷。而此次河西大捷的主要领导人物则是李建成,而李世民则因为年龄、阅历而只能做李建成的副手。河西一役,使李渊进兵关中的信心大增,争夺帝位的决心益坚。李渊对此役中李建成兄弟的表现非常满意,赞赏建成、世民“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 随后李渊着手建立进兵长安的领导机构——大将军府,其人员配置为“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及前长安尉温大雅为记室,大雅仍与其弟大有共掌机密,武士彟为铠曹,刘政会及武城崔善为、太原张道源为户曹,晋阳长上邽姜谟为司功参军,太谷长殷开山为府掾,长孙顺德、刘弘基、窦琮及鹰扬郎将高平王长谐、天水姜宝谊、阳屯为左、右统军。又以世子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左三统军隶焉;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右三统军隶焉;各置官署。以柴绍为右领军府长史;咨议谯人刘瞻为西河通守”。从这样的人员分配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李建成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而对于李世民,李渊则为其配备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柴绍来辅助他,可见在李渊的心中,李建成对于政治、军事以及人事组织的掌控能力要高于李世民。 河西首捷后,李渊在太原誓师,兵锋直指长安。时代王杨侑派遣宋老生守霍邑,又命大将屈突通据河东,牵制李渊,令其不能入关。公元617年7月,李氏大军抵达灵石县贾胡堡,“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欲谋退还太原”。在进退抉择之际,李建成、唐俭力主进军,李建成向李渊分析形势,陈说利弊。太祖最终决定继续进军,并说:“尔谋得之,吾其决矣„„懦失之徒,几败乃公事耳”。在李渊的统一指挥下,李建成、李世民分领左、右两军攻克霍邑,斩宋老生。李渊乘势挥军西南,直指河东。然屈突通坚守不出,一时难以攻破。此时,决策集团内部出现分歧,以裴寂为代表的认为:“屈突通拥大众,凭坚城,吾拾之而去,若进攻长安不克,退为河东所踵,腹背受敌”,主张“先克河东,然后西上”。而“长安恃通为援,通败,长安必破”;李世民则主张“席累胜之威,抚归顺之众,鼓行而西,长安„„取之若振槁叶„„屈突通„„不足为虑”。李渊综合两方面的意见,确定了留偏师围攻河东,主力大军西进的战略方针。 公元617年9月,李渊率军渡过黄河,决定由李建成、王长谐、贾宝谊、宝琮、窦轨统诸军数万人“屯永丰仓,守潼关以备东方兵”,由李世民统军数万沿渭北西向迂回长安。屯永丰仓,扼守潼关,是李渊入主长安战略的重要一环,既能保障西进大军后勤补给,又能牵制屈突通,策应西进大军的战略行动。而李渊命李建成负责这么重要的军事行动,可见李建成在李渊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没有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是不足以担任如此要职的。公元617年10月,李建成率军自新丰道直驱长安,与李世民会师长安城下,对长安城构成合围之势。至此,晋阳兵变结束。李渊的定鼎长安、抚靖三秦、统一全国的战略构想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在整个晋阳兵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建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整个兵变过程体现了李建成的卓越的组织能力,过硬的军事素质,良好的政治素养。而这期间在军事政治方面的锻炼又为以后李建成襄助李渊剪灭群雄,统一天下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 二、修缮内政:从入主东宫到喋血玄武门 公元618年5月,李渊在长安登基称帝,是为唐高祖。6月立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被立太子,除了他是嫡长子外,其在晋阳兵变中表现出来的优秀的军事政治素质亦是一个重要原因。而恰恰恰这个东宫之封成为了李建成人生的转折点。 入主东宫后,李建成逐渐淡出军伍征伐之列,投入到了修缮内政中去。建国后,虽然李建成也参加过防御突厥、征讨刘黑闼的军事行动,但是大多数时间是在首都处理内政。李渊外出“巡幸”,作为太子,李建成要充当监国之职,帮助李渊处理繁重的政务;李世民率军出征时,李建成要做好保障军队的粮草供给、兵员征收、军籍管理等军务。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表现出的卓越的军事才能,使李世民声誉日隆,而且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笼络军事战将、谋士,这些人成为李世民主要的支持力量。然李建成前有晋阳兵变中的赫赫战功,后有修缮内政的优异政绩,另一方面,李建成作为嫡长子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有一大群皇亲国戚支持李建成。综合双方力量相比,李世民仍然处于劣势。 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在反击突厥的战争中表现出来。太谷之战中,李世民不服从李建成调派,导致唐军内部漏洞百出。回到长安后,加封李渊加封李世民为中书令,剥夺其军权,而后李建成强行调离李世民的部下,令李世民产生恐慌,同时也加速了李世民非法夺权的步伐。“秦王世民既与太子李建成、李元吉有隙,以洛阳形胜之地,恐一朝有变,欲出保之,乃以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洛阳,遣秦府车骑将军张亮将左右王保等千余人之洛阳,阴结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李世民尽量扭转他在统治集团内争中的不利局面。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铤而走险,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夺得太子之位。进而登基为帝,是为唐太宗。 在隋末唐初这段跌宕起伏、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里,李建成这个为李唐天下立下汗马功 劳的优秀军事家、政治家随着宫廷政变的发生也继而陨落,不禁令人扼腕叹息,然而唐太宗李世民继承父兄遗志,选贤与能,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一手创造贞观盛世,却又是令我们欣慰和自豪。 总之,李建成在建立唐帝国的过程中,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上马能战,下马能治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以自己卓越的军事、政治能力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d956efbe53a580217fcfe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