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物刊名:求学 页码:17-17页 年卷期:2018年 第31期 主题词:古诗;虚词;妙用;“也”字;综艺节目;中央电视台;“恨恨”;袁枚; 摘要:春节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综艺节目,其中一个节目是一群小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演唱了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一下子上了网上的热搜,成了最励志、最温暖的心灵鸡汤。其实在《苔》这个总题目下,袁枚一共写了两首诗,除了孩子们唱的这一首,还有其二:“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这两首诗,如果只从“其一”看,当然有赞美苔花自信、自强的意思。但是如果结合了两首诗一起读,情感上就不那么简单了。我曾经提到要格外关注诗词中的“虚词”,所以,一读之下总觉得袁枚所说的并没有那么单纯。首先是“恰”字,很是刺眼,这里的“恰”,当然是作“恰好”“正当”讲的,但是如果结合“白日不到处”来看,这个“恰”字里面就有某种“恨恨”的意思在了。青春自来,这是生命的规律,但是最需要阳光照耀的“青青的春色”,恰恰在没有阳光的地方到来了,所谓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到了最美好的事情,这足以让人神伤啊。而后一句中的“也”字,则意味深长,一方面,“也”字体现出的执拗,和白日不到的严酷的环境之间形成了充满张力的矛盾;另一方面,诗人也想指出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苔花虽然如米粒一般微小,但它一样是一朵花啊!所以在这个“也”字里,我们似乎能够读出同情甚至哀婉的意思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31000e5c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