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影的灵性之歌——新版《悲惨世界》的解读

时间:2022-12-12 19:23: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光与影的灵性之歌——新版《悲惨世界》的解读

作者:杨鹏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





(平顶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要:新版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把原著精彩的内容以视听双渠道的方式直观地呈现给观者,可谓一场视觉盛宴。整部影片内容丰富、情节起伏,色彩鲜明,影片运用特写镜头来表现人物的美,运用影视色彩和场景来制造情节,使得影片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本文从新视角来解读它,跟随故事情节来研究人物塑造、影片色彩和场景设置、艺术手法的运用,以期深入理解这部佳作。

关键词:《悲惨世界》;电影;戏剧

中图分类号:J9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20-02

法国著名文学巨匠雨果的《悲惨世界》曾被多次被成功翻拍,新版的音乐剧电影又掀起一次热潮。这部由导演汤姆·霍珀拍摄的影片汇集了安妮·海瑟薇、休·杰克曼、罗素·克劳等众多好莱坞明星,并拿下第85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最佳音响效果等三大奖项。这部影片完全再现了经典,使得其艺术表现力得以延续。电影《悲惨世界》中,简化与异化的人物形象、人情世故、人文环境都被用影视语言呈现出来,重新焕发出神彩。

一、电影戏剧的巧妙结合

电影《悲惨世界》通过主人公的眼睛,描述了19世纪的7080年代的滑铁卢战役和巴黎起义,揭示了战争给社会底层带来的巨大苦难。影片主要讲述了获释罪犯冉阿让救赎的经历,主人公因偷面包而被判入狱19年,原本是5年,却因他屡次越狱获此重刑。冉阿让获得假释之后,努力奋斗、改头换面,并当上了市长。他心怀善念,帮助女工芳汀抚养女儿,并救了女儿珂塞特的情人,最后带着被救赎的灵魂离开了人间。影片中还穿插了法国的政治、历史、宗教等内容,展现了当时的战争对法国社会和底层人民的影响,冉阿让的生活状况恰恰是社会底层人的真实写照,警示人们战争的巨大破坏以及对人们内心的巨大伤害。

电影《悲惨世界》是通过以歌唱为主的音乐剧形式向人们展示故事情节的,它集影视、音乐、歌曲、舞蹈等元素于一体,向人们再现了巨著的宏阔。影片在结构上歌剧形式为主,演唱贯穿于整部影片,并伴有优美的音乐。其演唱形式包括美声唱法、宣叙调、咏叹调的曲调,运用了富有旋律化的节奏,加入了具有较强抒情性、戏剧性的独唱乐段,同时穿插了如轻歌剧的幽默、轻佻的唱,使得这部影片成为了具有丰富歌剧形式的音乐剧。同时,唱词又突出了戏剧性特征。电影不仅加入了唱词,还把人物对白加以戏剧化,用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一些日常简短的话语来衔接起人物的唱词,编织了一场连贯、优美的“戏剧蒙太奇”。影片没有简单地照搬歌剧的唱词,为了更好地呈现戏剧元素,对多处唱段进行重新编排,以此来彰显人物特性,丰富故事情节。但视听结合并没有使得影片成为“戏剧先行”的附庸之作。

二、电影人物的精细重塑


电影《悲惨世界》基于剧烈变革的时代视角,重塑了社会底层人士形象。这部影片的故事是围绕着主人公冉阿让层层展开的,塑造了他具有高尚品格、非凡智慧、传奇色彩的形象,但又展现了他固执莽撞的一面,使得冉阿让的形象更为丰满,让观者可以感受到他是普通大众的一员,他同样会犯错误,会向他人寻求帮助,也会帮助他人。影片中,冉阿让曾向修女求助,在战争中救了珂赛特的情人,在追踪他的沙威投河自杀后,他有了新的晚年生活,这些情节都精细地刻画了主人公形象,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使影片具有真实感。电影中的冉阿让形象并不抽象,他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具有勤劳、质朴、友善的品质,是社会底层人士的代表。而冉阿让的多舛命运具有社会意义的悲怆性,使得影片成为一部社会底层人士在战争中不断挣扎与奋斗的史诗。除了冉阿让,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展现了独特的魅力。米里哀主教是一个“善”的形象,洗涤了所有人的灵魂。犹如冉阿让一样,看到了一扇通往天堂的窗,使得之前的一切关于“善”的理念都土崩瓦解,让人们感受到了如此纯粹的善。沙威作为一个正义的卫道士,坚定地捍卫着自己的信仰,他不断追逐着冉阿让,但他最终的人生信条被冉阿让打得七零八落,善与法的矛盾在他身上完全被表现出来,当他被善的力量所淹没时便崩溃而自杀。影片中芳汀这个人物形象是点睛所在,虽然她的出现是短暂的,但却很有力,让受众感受到了当时生活的困苦。她有着姣好的面容,却命运坎坷,怀了孩子却被情人抛弃,为了持续生计一个人到巴黎打工,但命运继续捉弄她,被同事发现了女儿的秘密,又被命运所玩弄,最终她沦

为一名妓女。芳汀死前看到了女儿的幸福模样,带着对女儿无限的爱意逃离了这个悲惨的世界。

三、特写镜头的微妙处理

《悲惨世界》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特写镜头是电影最具独特的表现手法,借助局部的放大将细节展现给观众,打破了观众与影片人物、故事的隔阂,能让观众深入其中去体验人物的强烈情感。这部影片中冉阿让为了侄子而偷面包被判入狱19年,假释之后,他要毁掉代表罪犯身份的证件,这时,影片运用了特写镜头——漫天飞舞的黄色证件,以及之后他紧缩的眉头、沧桑的脸庞和脏乱的胡须,让观者从视觉上感受到了他所经历的种种磨难。特写镜头在芳汀的演唱中也多有运用,此时她已经沦为一名妓女。运用大量的特写镜头,让观者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芳汀的表情,她脸上滑落的泪珠让人们对芳汀的遭遇感同身受,体会到她从一个少女沦为妓女的不幸。又如,珂赛特的情人马吕斯,出身贵族家庭,却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成为地下党,参与社会变革。影片在当他取下戒指时,对其进行了特写,映入观者眼中的是一枚刻有独特标志、金灿灿的戒指。这枚戒指代表马吕斯具有高贵的家庭出身,也为他了解到自己的救命恩人是冉阿让埋下了伏笔。总之,《悲惨世界》中的特写镜头充分展现剧中人物的细腻情感,也使影片画面更具张力,无疑突了出影片的主题。

四、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一种独特语言,电影色彩是影视制作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够让人欣赏到了影片绚丽的画面,还能借助画面感受人物内在情感。《悲惨世界》就灵活运用了大量色彩,比如运用冷暖色调的对比来突出人物的个性或内心世界。暖色调代表人们对生活幸福的向往,代表正义和光明;冷色调则代表着现实社会的丑陋、黑暗,等等。另外,色彩还可以用来突出细节部分,如影片中冉阿让获得假释之后,因持有黄色证件而受到各种歧视,甚至都不能在旅馆住宿。在那个下雪的夜晚,他却只能睡在教堂外边。这个画面中,导演运用了冷色彩,以此突出冉阿让寒冷之中内心的苦涩、绝望,也为米里哀主教的出现埋下了伏笔。米里哀主教提着油灯出来,色彩变为了暖色调,油灯发出淡淡的黄色光,主教的脸庞也蒙上一层淡淡的黄色;当主教打开大门之后,火炉以及蜡烛发出的暖色光显示这里是一个温暖的避难所。又如,沙威出场会多采用冷色调,以突出上层社会的残酷、黑暗。另外,电影还通过色彩来强化细节,如芳汀穿着粉色的连衣裙,而其他女工则穿深蓝色、棕色等暗色系衣服,以此来形成对比,突出芳汀的年轻美丽。

五、场景设置




《悲惨世界》以音乐剧的形式为主,称得上世界最经久不衰的剧目,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这部电影突破舞台剧的限制,呈现了原著的庞大气势,场景的设置功不可没。影片的开始,上百个罪犯站在水中拉一艘巨船,硕大的船体与瘦小的罪犯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当时社会底层人士的处境,这种效果是舞台剧无法呈现的。又如,冉阿让获得假释后,一个人在群山中行走,石块堆砌的坟墓、连绵起伏的群山、望不到尽头的小路都突显了孤单而卑微的他。影片展示的起义时的情景十分真实,青年们用家具在街道上筑起壁垒,士兵们不断进攻,纷飞的炮火,残破的家具碎片,都让观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总之,逼真场景的设置更好地提升了影片的历史厚重感,向观者真实地呈现了一幅色彩浓郁、气势庞大的历史画卷。

六、声音节奏的独特安排

在电影中,声音、节奏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画面元素所无法表达的功能。音乐、音响、对白等声音,以及所发出的长短、强弱的节奏都会对影片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以及观众情感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影片中芳汀因生活所迫沦为妓女,悲伤地唱起《I Dreamed A Dream》,这段音乐的旋律简单、悲伤,节奏从低沉转向高亢,并反复多次转调,这样的节奏与画面中社会底层的苦难女人相得益彰,表达了芳汀对遭遇不公命运的无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芳汀快要去世时,她躺在病床上仿佛看到女儿的身影,这时响起了舒缓、柔和的音乐,表达了作为母亲的她内心对女儿的思念与牵挂,节奏与画面的配合准确揭示了人物悲凉凄惨的复杂情感。同时,影片以动静对比的形式来安排声音节奏。《悲惨世界》的叙事基调宏大而悲壮,要突出影片的主题,塑造人物形象,就需要声音节奏配合画面的变化,这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从收敛到释放,最终发展到戏剧冲突的高潮。在影片中,低缓的节奏必不可少,高亢喧哗的节奏也不可或缺。比如,影片中圣诞夜的那晚,旅馆老板德纳第招揽路上的行人进店,人们在灯火通明的屋子里欢歌笑语,其音乐节奏以轻快、简单、诙谐为主,使得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同时,影片镜头转向了在林间打水的珂赛特,冷清的月光下她哼唱着

Castle on a Cloud》,节奏简单、优美,却透着一股清冷,与屋内的喧闹形成对比,更显她的单纯与孤寂。这部影片中,把旅馆老板德纳第夫妇诙谐的声音与珂赛特安静忧伤的声音进行巧妙安排,运用屋内的“动态”节奏来反衬林间的“静态”孤独,以展现珂赛特的单纯与美好,从而引起观众对她的无限同情。

这部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完全超越了以往的其他版本,把音乐、戏剧、电影天衣无缝地衔接起来,运用了人物塑造、镜头特写、色彩烘托、场景设置、节奏对比等多种手法,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更好地诠释了忏悔与救赎的主题,给人们带来了震撼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郝丽娟.重铸经典:《悲惨世界》音乐剧的解读[J].电影文学2014(10).

2〕阿特尔.一次电影化的戏剧呈现——评新版《悲惨世界》[J].电影评介,2013,(10).

3〕袁满.抒情长诗中的自我救赎——试析电影《悲惨世界》中视听语言的叙事节奏[J]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06).

4〕张蓬.创造性叛逆——《悲惨世界》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J].电影文学2012,(08)

5〕于卫平.情节的重构——简析《悲惨世界》的电影改编[J].安徽文学2009,(10)

(责任编辑 徐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3a085b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