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课堂实录及评点 执教:兰瑞平 实录评点:龚志华 【课堂实录】 师:我们来看这样一道填空题: 永恒?请大家畅所欲言,大胆说。(板书填空题) 生:爱永恒。 生:美永恒。 生:祖国永恒。 师:大家说得很好。下面请大家听我背诵两段文字,思考:作者是谁?写的是谁?写的是他的什么? 生:作者是恩格斯,写的是马克思,写的是他逝世了,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大家预习很到位。请大家翻开书,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一二自然段有表情地齐读一遍。(板书课题),并且速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 “ 永恒?”的填空练习。 生:马克思永恒。 生:无产阶级永恒。 生:无私奉献永恒。 师:对,可填“奉献”“劳动”等。请大家再用五分钟速读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感受。 生:马克思太伟大了。 生:马克思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同恩格斯一样崇敬他,爱戴他。 生:文章饱含赞颂和敬仰的深情。 师:大家就内容谈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很好。老师也谈谈自己的感受,我最大的感受是文章充满真情挚意。请大家再读第一段,强化自我的感受。 师:我们来研究第一段,为什么时间要点得那么具体?为什么不用“离开我们”,而用“停止思想了”?为什么用“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这样的词句? 生:点具体时间,写出了作者的极度悲痛。 生:还表明了恩格斯的郑重态度。 生:用“停止思想”,点出了马克思作为一位思想家的特点:勤于思考。 生:还突出了作者对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去世的遗憾、惋惜、哀悼之情。 生:用“安静地睡着了”,表明恩格斯的痛苦,惋惜,不忍直接说出马克思的逝世,“永远地睡着了”是委婉地极不情愿地告诉我们马克思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里,对马克思忘我精神进行了提示和赞颂。 师:大家答得非常圆满。读书就该这样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板书:感受性地读)这是阅读的第一步,第二步,理解性地读(板书:理解性地读)。如何做,首先要借助“提示”,请大家扫视“预习提示”,找出三个文体性的词语,捕获两三个信息。 生:文体性词语有三个,分别是“议论”“悼词”“演说词”。 师:谁能图示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 一生上台用集合图示。 生:本文是一篇悼词。 生:文章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抒情。 生:语言高度概括。 生:过渡自然,层次清晰,结构谨严。 师:大家捕捉信息细密、全面,了不起。下面老师教大家理解文章的另一种方法。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研究第一段的方法,用的是抓关键词句的办法。请大家跳读全文,找出三个评价性的词语。 生:思想家、科学家、革命家。 师:请一位同学读第3至6自然段。大家思考:为什么“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他有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生:还有数学等其他领域的独到而深刻的发现。 师:刚才大家研读的3至5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生:紧扣“历史科学”,谈马克思在社会科学上的巨大贡献。 师:是的,马克思在社会科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规律,澄清了“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事实”,他的这一“正本清源”的发现同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样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大飞跃,是整个历史观上的一次大革命。马克思发现的剩余价值规律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它不像先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是在黑暗中摸索(伴以形象的动作)。它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并解决这一社会矛盾开辟了正确道路,对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应当说,他有这两大发现已经很了不起,但马克思在其他许多领域都有深入广泛的研究和独到的发现,这就更可见出马克思的伟大。 师:请大家看课文第六自然段,划出这样一些词语:“这样”“远不是”“都”“但”,想一想,“这样”指什么?“远不是”“都”“但”所关联的句子意在强调什么? 生:“这样”指马克思深广的理论研究和伟大的理论创造。“远不是”意在强调科学家和有理论创造还不是马克思的最主要的特点和最主要的成就;“都”字一句说明马克思对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都感到衷心喜悦;“但”字一句意在说明马克思对待科学,更着眼于它的一般历史发展所产生的革命影响的这一面。 师:上面我们分析了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伟大贡献。把五六自然段段默读一遍。下面请大家看课文7至9自然段,注意抓住注释,了解马克思的革命丰功伟绩。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斗争是马克思生命的要素? 生: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当作他的毕生使命,“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说明马克思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无一不是为着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这种或那种方式”就包含了斗争。 生:马克思一生都没有停止斗争。从注释中可看出:马克思影响并带动着《前进报》对普鲁士反动制度展开了尖锐的批判;马克思是《德意志——布鲁塞尔报》的经常撰稿人,在他与恩格斯的努力下,该报最终成了形成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马克思经常为站在进步立场上反对奴隶占有制的《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马克思还在《莱茵报》《新莱茵报》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宣传革命理论,反对暴政、专制。他与恩格斯办过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伦敦、布鲁塞尔组织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创立了伟大的国际工人学会。可以说,马克思一生都在奋斗,都在抗争。他的生命没有离开过斗争,他的斗争始终是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的。 生:从马克思的敌人来看,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国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变相诽谤他,诅咒他。他是最遭嫉恨和最遭诬蔑的人。由此可见,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勇敢地、坚韧地斗争。 师:大家说得很细,很全面。请大家注意一个句子“他有无数的敌人,但没有一个私敌”,这个句子的含义该如何理解? 生:这说明马克思的敌人,不是他的私敌,而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大敌。 生:也就是说,马克思是整个无产阶级的代表,他是全心全意地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斗争的。 生:表明马克思光明磊落的品德,他所从事的斗争并非出自个人的私利。 师:刚才我们采取抓重点词句和借助提示的办法深入理解了课文。至此,应该说大家都弄懂了课文。那么,是否阅读就此止步了呢,我想下一步环节更重要,更有趣,更热烈,这就是美读。何谓“美读”,即通过“读”体现文章的美来。美读,要注意读出重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情味。下面请大家自由练读,我们准备专门抽个时间,搞一次美读比赛,到时让大家一展身手。 生:自由练读。 【评点】 兰瑞平老师讲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堂成功的阅读指导示范课。整堂课按教学生“感受性的读——理解性读——美读三环节”顺次展开,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充满了赏识与激励,巧妙地“导思”“导读”“导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导思”贯串全文始终。教学中引导学生由浅往深处思索,让学生的思维碰出了绚烂的火花。 “导读”是全文的主体,兰老师很注意教方法,让学生用方法。如利用提示或捕捉重点词句让学生进行理解性阅读。又如用替换法让学生理解词句的深刻含义。再如教学生捕捉信息的技巧和方法。还如教学生美读,读出重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情味。这一些做得相当好。 “导练”,兰老师也做得不错。“导”,是点拨;“练”,实践、操作。兰老师让学生在读中涵泳咀嚼,整堂课中有教师背读、学生读;有集体读,有个别读;有速读、慢读;有默读、朗读。而每一次读都有指导,有要求。另外,兰老师还注意学生的思维训练和习惯培养。 兰老师这堂课,重要演示一种阅读程式,重在表现这样的一种教学观念:课堂,应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读”“思”“练”的时间和权利要尽量下放给学生。相对学生而言,教师只是教之以法,授之以道,这便是这堂课给予我们的启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913c9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