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指导意见和措施 一、指导意见 一()课前习惯:课前习惯的养成,主要是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1、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所以,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制定计划的习惯。 2、预习的习惯。预习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初步感知学习内容。 3、提前准备的习惯。按时上课,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摆放整齐。预备铃声一响,值日生组织全班同学准备好学习用具,进入专心听讲的状态。上课铃声一响,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静候老师上课。 二()课堂习惯:课堂习惯的养成,主要让学生明白怎样学。 1、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坐姿、站姿、写姿端正,发言积极。 2、会听,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倾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倾听同学发言。 3、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 4、会想。就是要引导学生动脑。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去想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5、会说。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因此这个学校的教师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充分利用主题队会、节假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百科知识竞赛”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6、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7、认真做笔记。做笔记是提高听力、注意力、思维力、速记力的综合训练,这种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 三()课后习惯:课后习惯的养成是课堂习惯的延伸。 1、作业的习惯。作业要整洁,按时上交。不同学科,不同题型要有不同的格式要求。 2、复习的习惯。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做好及时复习、单元复习、学期学年复习。 3、反思总结的习惯。每次作业、考试之后,总有错题和教训,因而必须要求学生要对错题进行认真整理,对一个阶段的学习进行适时的总结。 4、自我评价和查缺补漏的习惯。 5、阅读的习惯。该校的课堂教学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视,。对坚持课外阅读的学生,每月坚持评价一次,并在国旗下讲话时给予口头表彰。 二、具体措施 1、培养自信心。让学生认识与理解“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道理,促使学生下决心、树立信心。这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2、制定学习目标。这是激发学习动力,明确学习方向的直接要求。制定好学习目标张贴上墙。目标上墙,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提示,也是对学生的鞭策。当然更重要的是教师的鼓励、跟踪、督促。 3、规范习惯。通过学习、看录像、主题班会“谈我的学习习惯”、“反思我的学习习惯”、“完善我的学习习惯”等形式,以及平时的严格训练,每学期力争用一个月的时间使学生初步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4、主抓课堂。教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和教学常规工作、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教务处和少先队的工作都要围绕培养学习习惯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展开。 5、分周评比。每天由班主任对该授课班级的学生的学习习惯给予评价,一周评比一次,公布一次,期末总评一次。 6、分班竞争。在关注学生个人学习习惯养成的同时,学校还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竞争活动,对优胜班级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这也是我校评选“优秀班级”的重要依据。 7、奖励激趣。学校对学习习惯特别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发兴趣。(如:颁发阅读奖章、学期末评为三好学生。) 8、形成网络:学校组成由行政值日、教师主抓、学生检查督促的教育网络,全面细致的促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实施方法 1、讲清要求。讲清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心中有目标,行为有准绳。 2、耐心指导。着重正面引导、因势利导、多方面指导;坚持表扬、鼓励、巧妙批评、监督;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3、榜样示范。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好的典型,要他们现身说法,号召大家照着做。要善于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同时教师示范带头,用自己的行为学生树立楷模,使学生有榜样,学得其法。 4、反复训练。只有熟练之后才能形成习惯,要熟练必须反复训练。 5、个别指导。就是对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实行教师专门辅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b724f2b8f67c1cfad6b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