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时间:2023-01-04 00:49:0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作者:孙

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21





本文就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展开分析,详细阐述事业单位在建设财务内控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实际开展状况,提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意见,促使事业单位完善自身财务管理体系,打造现代化、制度化的事业单位。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体系 内部控制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公益性服务单位,其财务部门对单位整体资金流向以及单位财政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加强财务内控体系建设,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重点工作,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出台和发表的相关财政政策,可以有效规避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时产生的风险,加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事业单位服务社会及大众的能力和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内控体系建设,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财务内控是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决策科学化、制度化的制度基础,有利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流程,减少单位财务风险;其次,财务内控是事业单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根本方法,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资金集中管理水平,实现资金经济价值最大化;再次,财务内控是促进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利于强化单位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意识,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推动构建收支结构平衡的财务管理格局;最后,财务内控是促进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的管理,提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核算与审核能力,促进其专业能力提高,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事业单位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期间,受到事业单位财务体制以及财务部门管理人员工作方式的限制,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不利于推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进程。当前,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财务管理工作体制建设存在建设盲区,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管理方式落后,管理内容单一,影响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进展缓慢,长此以往,还会造成事业单位资源浪费的现象。在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保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经验的指导下,形成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管理工作决策在制度化发展趋势下不断深化。


(二)会计及财务管理工作基础薄弱

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的基础工作落实不彻底,工作行为不规范,对财务核销、票据审核、原始凭证保存、会计记账等工作流程未实现严格控制,导致财务报告编制缺乏科学性,极易形成会计工作流程、秩序混乱的局面;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不完善,年度预算随意性较强、计划性不足,财务管理人员对经济项目的客观评价能力较弱,随意扩大开支标准和范围,公共资金挪用现象严重,单位财务账目记录与资金的实际使用状况不符,严重制约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内控体系建设工作。

(三)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贯彻和落实,单位领导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未起到有效的带头作用,导致财务内控制度缺乏可信度和威慑力,对财务部门资金管理人员行为不能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受到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人员工作方式和能力的影响,在开展期间执行力度不足,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事业单位推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四)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流程混乱

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期间,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未进行严格规范,出现财务预算效率低下、收支结构不平衡等现象,加上会计财务预算能力有限,对可能发生的财务管理问题未及时进行判断、预测和解决,容易出现预算超支现象,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不利于事业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实现事业单位财政职能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核心工作,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的转变,提升单位对资金、人才等资源的合理配置能力,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保证事业单位财政政策的落实,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管理效率[1]。

一方面,事业单位要根据自身的财务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计划,完善财务资金安排和调度的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的财产确认,保证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严格规范财务部门的内部审计行为,划分财务管理工作职责,不断推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进程。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掌握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特点,建立起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事后控制机制,落实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预算控制、报告编制控制等内容在内的内部控制措施,将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重心转变为财务事后控制,全面实现财务部门的事前、事中、事后三者结合的控制局面,其中事前控制是为事业单位提供财务目标参考,事中控制是在财务管理工作期间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事后控制指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落实状况进行综合性的考核与评价,便于财务部门对自身工作流程及工作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及时发现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有效缓解财务部门的工作压力。

(二)增强财务内部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期间,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二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二者构成了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基础工作,是推进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就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财务工作现状而言,


会计和管理人员工作仍然存在缺陷和不足,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提高对其工作的重视程度,树立财务内控意识,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促使事业单位形成新型的财务管理格局。首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对财务部门会计工作制定规范和提出要求,加大对其监督和管理的力度,在科学的管理模式的指导下,制定合理的会计工作计划,明确会计的岗位职责,建立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约束会计的行为,保证财务部门会计之间相互制约,提升会计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加速会计职能转变,促进财务部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其次,事业单位管理者要对财务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事业单位年度经济项目的开展状况,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估,完善核算、审核等工作流程,提高项目资金的利用水平,全面促进事业单位资金实现科学管理、合理安排、控制调配的全过程,避免事业单位出现财务危机。

(三)加大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要利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财务部门的约束,提升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为保证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必须加大对该制度的执行力度,主要工作分为两方面:其一是事业单位要建立监督管理制度,用于监督事业单位的资金走向及经济项目费用支出情况,实现对资金的统一调配和科学管理,为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其二是事业单位要建立财务审计制度,掌握资金的流动情况,有效控制资金的使用方式,增强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的独立性[2]。

(四)加强财务内控信息化管理

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单位财务状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全面掌握资金的使用状况,形成完善的信息交流和共享链条,解决单位财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证信息流畅,促进财务部门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工作流程,稳定财务部门的工作环境,有效防止事业单位出现巨大的经济危机。

五、结语

财务部门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促进财务会计工作能力提高,加快转变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方式,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执行严谨的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提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为平阴县自然资源局)

参考文献

1 孙柏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817):203-204.

2 王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经贸实践,201806):280.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ef09a14c6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