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月二,龙抬头” 作者:暂无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1年第3期 文/本刊记者梁立立 新年的节日气氛刚刚消散,我们又迎来了二月二,我们俗称“龙抬头”的节日。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一些地方对这一民间传统节日已不像以前那么讲究。但有些地区,不仅保留着多样的习俗,还有一些很有讲究的吃食来迎接这一天的到来。 在北方大多数的普通人家在二月二这一天吃面条、春饼、猪头肉、饺子、爆玉米花或者炒豆子(料豆)、品龙胆(即炸油糕)等。但不管是吃什么,大都和“龙”字相关。如吃面条叫吃“龙须”,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饺子叫吃“龙耳”,蒸馍馍名为“蒸龙蛋”等等。南方不同于北方,在这天吃馄饨叫吃“龙眼”,吃米饭叫吃“龙子”等等。 以上各种吃食, “内容”最丰富的要数吃春饼了。将食用一张张手掌差不多大的春饼称呼成吃“龙鳞”也是很形象的。春饼是很有韧性的,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在市面上买。配春饼的菜有很多,习惯上总要将炒菠菜、炒韭菜、炒绿豆芽和炒鸡蛋等夹在春饼里卷着吃。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当增减一些其他的蔬菜、肉制品等,如笋、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一起卷进春饼里,搭配着细葱丝,蘸着淋上香油的面酱吃,鲜香爽口。 为什么二月二要吃猪头肉呢?在古代,猪头是用来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是不能在平常的时间随便吃的。“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大地万物复苏,一切动植物都开始“抬头”。为了开一个好头,祈求新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农民会把最好的祭品上供给司雨的龙王。长此以往,这种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此外,据说二月二吃猪头肉也寓意着吉祥富贵。据宋代《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满嘴胡言乱语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见此情形,王中令心中思虑片刻,最后竞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由此典故而知,猪头肉不仅是一道佳肴,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扒猪脸”是如今的一道名菜。肉骨分离、肥而不腻、糯香可口。它要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供人们享用的。“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 爆玉米花或者炒豆子(料豆)这种食俗也流传着很美好感人的传说相传,唐朝年间,武则天继位后不久,天上的玉帝以下令司雨的龙神三年内不得向人间施云布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之情。但龙神因不忍心玉帝因一人之怒而牵连全天下的人民受难,还是私自给人间降了雨。玉帝知道详情后便将龙神压在大山之下,并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天下的人民,为了报答龙神的救命恩情,便四处寻找能开花的金豆,无奈终究未果。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在第二年的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在翻晒玉米种子时看到玉米粒是金黄色的,就像是一粒粒的金豆。如果玉米粒能开花,龙神就可以得救。于是人们想到炒玉米,直到将一粒粒金黄的玉米炒开了花?然后设案焚香祈祷玉帝能够看到“金豆开花”。玉帝遵守自己的承诺将龙神释放,并任命其继续为人间施云布雨,保佑人们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食俗流传至今。也有用泡好的黄豆炒豆子(科豆)的,如河北、山东一带的人们在二月二这天便有炒豆子(料豆)的食俗。 南方的一些地方在二月二这天也有它独特的习俗?如福州人在这天吃成粥咸粥是糯米夹杂着一些蔬菜、葱蒜、虾米和肉丝等食品煮成的咸味稀饭?之所以流传着这一习俗,是因为古时的福州并不是一个物资丰裕之地,人们的生活也是很艰苦的,每等到过年时,才能吃上好东西。所以人们年前会对各种蔬菜和鸡鸭鱼肉都会采购一番,以保证整个正月有足够的食品来过活(因过年,整个正月,市场上许多商家也是不开门营业的)。过去了一个正月,很多的东西吃完了,而不被吃完的食品,为了避免变质浪费掉,妇女们便将它们混在一起,加一些糯米煮成稀饭,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完它。久而久之,这种食俗便被流传下来:而这也彰显了福州人勤俭持家、不铺张浪费的品德。 温州民间二月二这天广为流传的食俗是吃芥菜饭,还有“吃芥菜饭不生疮”的说法。因芥菜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和维生素C,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对人的皮肤有好处。 现如今我们面对城市化进程如此之快的现状, “二月二”这一民俗节日的节日气氛淡化了很多。尽管如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文化内涵仍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如“龙抬头”在古天文学中的唯物解释,古人之所以对龙有着崇拜之情的原因等等。 “龙抬头”的有关解释及其他习俗 有关天文学家讲, “龙抬头”是和古天文学的的解释离不开的。古时将星宿分为28星宿,不仅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还用它来判断季节。而28星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星宿组成一个龙形星座,其中的角宿对应的正好是“龙角”。在二月, “龙角星”(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黄昏以后就会在东方地平线上升起,遂比喻“龙抬头”。 我国古代,人们比较重视农事收成。 “二月二”一般是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前后(如201 1年的农历二月二正好是惊蛰),这时候土地解冻,冬眠的昆虫、动物也开始出士,单单从时间方面讲,二月二只是是开始忙于农事的标志。在这天到来的时候,人们便欢天喜地的张罗着做一些食品上供,不仅寄托了人们对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期望,还有鲜明的农业文明特色j 很多地方还有一些其他的习俗,如理发,一方面是因为“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另一方面是因为要在“龙抬头”之日图一个好彩头。 很多地方在二月二这天不动针线,怕误伤了龙的眼睛。北方一些地区还有“引龙”、 “打囤”等的节俗。 “引龙”的主要做法一般是用灰或谷糠从井旁或河边开始撒在地上,蜿蜒成龙形,至家结束。而“打囤”,一般是在庭院中撒草木灰,拼成仓囤(盛粮食的大型容器)形的图案,预兆囤高粮满,丰年在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f115ed9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