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培养未来社会人才 当今世界,知识和科技日新月异,正在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不断增加和更新。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教育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在教师和教学资源极度匮乏的年代,为我国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但是,“应试教育”也给我们的全民素质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为班额的原因,教师只能把教学目标锁定在中等学生的层面,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升学的原因,教师只得把工作重心倾注在优秀学生身上,以期突破无形的硬性指标;因为考核的原因,教师只好把低差生排挤出教室甚至校园,以实现教师或学校教学业绩的增长;因为教学内容单一的原因,“万校一书”,学生不能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只能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只须记住“1+1=2”就行了,勿须理解为什么等于2。学生中的“精英”得到了“实惠”,中、低水平的学生成了学习的弃儿,即或是造就的“精英”也是“万人一面”。教育的“淘汰”功能远远大于“发展”的功能。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整个世界唱响了“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这个主旋律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得到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在我国已初现端倪。未来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人才,而是大量的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和能与人合作的人。为了在本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出千百万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正在全国各地兴起,《综合实践活动》课顺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应运而生,成了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程。坚持不懈地开展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科学有效地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人才奠定基础,是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特色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的设置包罗万象,涉及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教学栏目有信息窗——介绍各种科学常识,他山石——借鉴别人的科学探究成果拓展自己的创造思维,创新园——自我探索、与人合作探索实验科学的真谛,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激励评价等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切实把握好该学科的特色,结合学校、社区、教师和学生实际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就能在大量的亲身体验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提升创新意识。 2.《综合实践活动》能与班、校的团队主题活动有机整合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唱歌跳舞;素质教育,应该是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创造发展各种素质的机会。学科性课程,尤其是需要考试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量的文化知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在学习上感觉力不从心的学生而言,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视学校为“牢笼”,在学校里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厌学甚至逃学对于他们而言自然就显得不足为奇了。《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非学科性的课程,没有考试的压力。综合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知认同;鲜明的主题性能引导和协助学生适应生活、认同社会;课本图、文并茂,学生不需要经过内在的认知转化过程,就能直接把握信息的含义,为日后的迁移运用提供参考;其教学内容具体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不同文化素质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测量以及评价等方式,获得“研究成果”。只要教师适时地将学生的“研究成果”与班、校开展的活动有机整合,在班、校活动中加以展示,既能丰富班、校团队主题活动的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低差学生就不会因为枯燥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厌学逃学了。同时,学生某方面的兴趣被激发,我们的教师很可能因此而造就出一个这方面的奇才。 3.《综合实践活动》能在社区服务中彰显活力 学生终将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成为社会的一份子。《综合实践活动》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意在让学生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让学生在社区服务的亲身体验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并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服务,体验在服务中与人合作、予人快乐的乐趣,增长社会阅历,提高服务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af20167f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