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自主学习的思考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儿童自主学习的思考 作者:左淑静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年第5期 左淑静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实验校小学部,吉林 长春130117) 摘要:自主学习不是拔高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尊重儿童的心理需求。自主学习来源于三种需要:一是自主的需要,二是关联的需要,三是胜任的需要。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果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这三种心理需求,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达成一定的自主学习愿望。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自主的需要;关联的需要;胜任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5—0100—02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在教学形式与方法上下很大功夫,费尽心力地去研讨应当如何教,而很少思考学生应该怎样学。教师“填鸭式”的讲授,家长“看管式”的督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老师和家长“要我学”,而不是出于主动的“我要学”。教育成效的大小,最终将取决于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也就是要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状态。 也许有人会质疑: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已有知识储备有限,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更需要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指导和监管。其实,无论学生年龄大小,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主观意识,希望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并品尝收获的喜悦,得到成人的认可和同伴的赞赏。从这一点讲,倡导自主不是拔高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尊重儿童的心理需求。在理论上,心理学家Deci(德西)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自主学习来源于三种需要:一是自主的需要。学习是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被别人要求做的。二是关联的需要。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关系到小组和集体的荣誉,而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三是胜任的需要。当前的学习任务和挑战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果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这三种心理需求,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达成一定的自主学习愿望。 一、满足儿童自主的需要 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那么,学习兴趣就是学生最现实的学习动机。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感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学情景创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景,可以采用富有童趣的故事、学生熟悉的事例、恰当的教具、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展示教学的艺术魅力。 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有选择的空间和权利,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开展读书活动。在推荐书目和读书汇报形式等方面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读书的内容,识字较多的儿童可以读文字书,识字不多的可以读图画书,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兵器军事、科普读物、故事画报等都可以。读过之后要召开读书汇报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画一幅画、讲书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办一张推介海报、朗读书中的一个片断等都可以。如果自己来做有困难,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或是和小伙伴共读一本书,两三个人合作完成汇报内容。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把学习任务当成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来做。 有时,在相同的学习内容中,也要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进度和完成时间。比如,每学期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和美文,一般来讲,开学初就会印发给学生或是提供目录。有的教师会按照一定的计划,每天、每周、每月完成相应的内容,带领学生齐读、齐诵,统一考核。有的教师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进度和评价标准。在班级里,我的做法是,将背诵内容划分为三个晋级步骤,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级别都可以随时来检测,不做时间限制,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向全班同学公布背诵的达标情况,以产生督促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背诵篇目,也可以弹性安排时间进度,引导学生从小树立量力而行和自主选择的意识。有的学生会向高难度的学习内容挑战,又快又好地达成学习目标;也有的学生会选择相对简单的内容,延缓背诵进度。但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又何必整齐划一呢? 二、满足儿童关联的需要 满足儿童关联的需要,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推进。“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小组合作中要有共同的目标和荣誉。在组织教学时,我经常会表扬小组中有进步的学生:“同学发言的声音真洪亮,表达得真准确。因为你的努力,为小组赢得一颗星。”在完成任务时,也通常提出小组共同的努力目标。如每节课的课前准备、每日清晨上交作业,老师都会对又安静又整齐的小组提出表扬。这样,落后的同学就会懂得自己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自己,而且有损于小组的荣誉。 (二)小组中的角色与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效的指导,要让每一组的每一个学生都各司其职。比如:指导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努力练习自己朗读的部分,再与其他成员配合,共同完成整篇课文,每个成员都会表现得积极主动。 (三)小组中的合作与互助。学习小组的分配比较灵活,有时是以相同学习内容和学习程度为一组,使相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便于讨论和交流。多数情况是空间组合,座位靠近的同学为一组,学生的学习程度存在差异,学习任务下达后,可以按各自能力与兴趣分工合作,每个成员要懂得如何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达成团队目标。 三、满足儿童胜任的需要 在洛杉矶市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学老师,用了25年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他在书中写道: 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的东西——害怕。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期待、鼓励与赞赏、倾听与理解,都会在教室里赶走这种叫做“害怕”的东西,营造出一个具有安全感的课堂,学生才有可能出于自我需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胜任感,还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对他们持有不同程度的期望。学生厌倦学习,往往是因为学习内容太难,凭自己现有的能力无法独立完成;老师、家长的要求太高,怎么努力也达不到;即使付出了很多努力,仍然处于落后的劣势,还是得不到认可。因此,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要与其能力相匹配。任务偏难会使部分学生失去信心和完成的欲望,任务过于简单也会让一些优秀学生失去挑战的兴趣。在课堂提问和作业布置等教学环节中都可以体现对学生的不同要求。比如:课堂提问时,可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学生作答;在学习检测时,可以设计A、B卷;布置作业时,可以留不同的内容;在评价学生时,可以采用纵向对比,自己和自己比,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比,而不是绝对化的横向对比……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自我需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会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逐渐形成对自己的客观评价,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内在的学习动机,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使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车军.关于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2]王增昌.徐利与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3]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4]李嫔琦.实践“活教育”课程理念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04(3). [5]张延红.探索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发展学生主体能力[J].教育导刊,2000(Z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067299ede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