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分损益法

时间:2022-07-13 12:49:4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三分损益法p73

答:我国古代生津法。记载于春秋时期的《管子·地员篇》中,系用增加或减少弦长三分之一、往返交替求律的方法。假设宫音弦长81,增加三分之一得到108,即下方徵音的弦长。同样的方法依次得出商、羽、角各音的弦分别为729664。因为这种生律法以3除数,所以又名“三分法”;所得音均为五度关系(下方四度等于上方五度)因此又称“五度相生法”也可称之“管子法”(因管仲而得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记载的采用数学运算求律的方法。

2相和歌p77

答:汉代汉族各种民间歌曲的总称。它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清唱的“徒歌”,后发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终形成了以乐器与歌唱相和的形式。《晋书·乐志》载:“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即是指在弹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的伴奏下击节而歌,可见此时的相和歌已经发展成唱奏并重的形式。事实上,这几种歌曲形式并无绝对的界限,只是艺术加工的程度不同而已。相和歌常用的乐器有节、笙、笛、琴、瑟、琵琶(汉琵琶,即阮)、筝等,主要的三种调式为清、平、瑟三调。相和歌大部分来自民间,是乐府歌曲中的精华部分。

3新法密律p92

答:明代朱载堉(1536-1611)所创律制。朱载堉创用等比数列作为平均律的计算原理,并将此生律法的数理原则命名为新法密率,于公元1581年前完成(最早记载见于1584年的《律学新说》。这种生






律法所产生的是两个相邻律(即半音)之间频率比都相均等的一种律制,即十二平均律。其方法是在2(黄钟倍律)和1(黄钟正律)之间,形成13个数的等比数列,即将212次方所得的“频率倍数”连续自乘12次,就分别产生十二平均律各律的频率倍数,而乘到第12次,就达到2(八度)。朱载堉的数据与今天十二平均律完全相同,只不过现代律学改换以频率(与长度成反比)表示律高。新法密律的提出,不仅在我国律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的十二平均律学说。

4学堂乐歌p97

答: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及教唱的歌曲。学堂乐歌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为主,旋律多选自日本、欧美曲调或中国传统乐曲、民歌曲调,此外也有少量自创曲调。歌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大部分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还有一些宣传妇女解放、反映学生生活,也有少部分鼓吹封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代表作品如《体操一兵操》《春游》等。学堂乐歌对其后中国音乐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历史的开端。

5唐代的音乐机构是怎样构成的?各自有怎样的职能分工? P132

答:唐代宫廷燕乐高度发展,其音乐机构分为政府管辖和宫廷管辖两个不同系统,乐工人数有数万人之多。

在政府管辖的系统中,太常寺是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太






常卿主管。其下有大乐署和鼓吹署两个音乐机构,前者兼管雅乐和燕乐,还主管对艺人的训练与考核,是太常寺的主体机构之一;后者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也即是卤簿与军乐的官署。由宫廷直接管辖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所谓教坊就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场所。唐玄宗开元年间,教坊空前发展,共有教坊五处,分别是宫中的内教坊、西京的左右教坊和东京的左右教坊。左右教坊各有分工,右多善歌、左多工舞,相因成习。内教坊的伎女分为内人、宫人、搊弹家三类,是专为御前供奉的伎女,也是歌舞艺人中的出类拔萃者。与专习歌舞的教坊不同,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内廷的梨园由宫廷派内监主管,宫外有分属两京太常寺的梨园,人员从太常乐工中精选出来,人数多达千人。

唐代的音乐机构是唐代优秀音乐人才的汇集之地,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直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并在教育、表演、组织、管理方面为后世积累了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

6元杂剧在剧本结构、演出形式与角色分工方面有哪些特点?p138

答:元杂剧系在宋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剧本结构和演出形式更加趋于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严格的体制。

元杂剧的结构以折为单位,相当于现在戏剧中的一场、一幕。元杂剧一般由四折构成,有时在开头或折与折之间加进一个“楔子”,近似于序幕或过场对的性质,对剧情起到提示、补充的作用。

元杂剧的演出形式由“曲”“宾白”和“科”三者组成。曲是演






出中的歌唱部分,在整个杂剧的表演体系中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以唱为主构成了整个杂剧表演的中心环节。元杂剧的通例是一人主唱,即充当主角的演员需要一个人从头到尾演唱全部曲子。“宾白”是语言部分,两人说曰宾,一人说曰白。宾白在杂剧表演中也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可以直接提示戏剧的冲突和人物的性格。许多元代杂剧作品的宾白异常精彩。“科”是做工部分,即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行科”“跪科”等等。元杂剧中唱念做打已经组合成一个有机的表演体系,并为后世戏曲表演体系奠定了基础。

7曾侯乙编钟p72

答:曾侯乙墓葬中出土的一套编钟。该墓葬位于湖北省随县城郊的擂鼓墩,1978的出土。全套编钟65件,其中甬钟45件,钮钟19件,镈钟1件,分列8组,分三层悬挂于高大的钟架之上。总重量2567公斤,最大的甬钟高153.4厘米,重203.6公斤。每个甬钟都可以敲击出两个乐音,在隧、鼓部镌刻着该乐音的音阶名称。编钟总音域跨度为5个八度,基调和现代的C大调相同,中心音乐十二律齐备,可以在3个八度内构成完整的半音阶,也可以在旋宫转调的情况下,演奏七声音阶的乐曲。曾侯乙编钟上共刻有2828字的错金铭文,铭文中使用的乐律学术语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精密程度。根据编钟中一件铜镈上的铭文可以判断,该墓葬下葬于公元前433年,属于战国初期墓葬。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向世人展示了战国时期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水平,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8诸宫调p89

答:宋、金、元时代的大型说唱形式。据《碧鸡漫志》等书载,由北宋汴京勾栏说唱艺人孔三传创始。诸宫调的音乐特点在于将不同宫调的许多曲牌连接起来演唱,因而以体制宏大、曲调丰富著称,适合于表现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诸宫调在表演时有说有唱,伴奏乐器主要是鼓、板和笛,后来也有用水盏打拍,或用弦索伴奏的。目前保存下来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金章宗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其他诸宫调作品还有无名氏作的《刘智远诸宫调》、元代王伯成的《天宝轶事》,都已残缺不全。宋代这种长篇说唱音乐形式的出现,是我国说唱艺术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

9昆山腔p90

答:戏曲声腔。又名昆腔、昆曲,元末居于昆山附近的顾坚所创,因而得名。至时代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等一批戏曲音乐家对昆山腔做了进一步的加工提高。改革后的昆山腔,曲调细腻委婉,转音若丝,人称“水磨腔”“冷板曲”。伴奏音乐方面,魏良辅等人把弦索、簘管、鼓板三类乐器合在一起,创立了一个完整的伴奏乐队,不只用于清唱,也用于戏曲舞台。传奇作家梁辰鱼用改革后的昆腔创作了剧本《浣纱记》,对昆山腔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舞台表演方面,昆腔吸收了宋元以来诸多曲种的精华,创造了当时最为完整的表演体系,从而由苏州、松江一带迅速流传到杭、嘉、湖地区,进而遍及全国各大城市,迎来了昆山腔剧种的黄金时代。清代中叶以后,昆腔逐渐衰落,其主导地位逐渐为梆子、皮黄两大声腔剧种所取代。








10秧歌剧p117

答:戏剧体裁。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音乐工作者对传统艺术式——秧歌加以革新,创造出的一种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新型小歌剧,称为秧歌剧。秧歌剧吸收了郿鄠、道情等戏曲音乐成分和陕北民歌因素,内容多反映边区人民生产、参军、学文化、减租斗争等内容。第一部秧歌剧是《兄妹开荒》其后还出现了《夫妻识字》《牛永贵负伤》《周子山》等一批广为流传的作品。秧歌剧的出现为新歌剧的产生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11唐代坐部伎与立部伎有哪些不同?p133

答: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是唐代宫廷燕乐由九、十部乐向坐、立部转化的分界点。《新唐书·音乐志》载:“分乐为二部,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这是以演出形式为首要标志的乐部形式。二部伎共有十四曲,立部伎八曲、坐部伎六曲,演出规模极其盛大。

除了演出形式不同以外,两乐部在其他方面也有较明显的区别。立部伎规模大、人数多,最少64人,多至180人,坐部伎则相反,最12人,少至3人。立部伎场面宏伟,伴以擂鼓,气势磅礴,而坐部伎风格幽雅抒情,表现细腻,注重个人技巧。立部伎表演的是大型歌舞,坐部伎表演的是小型歌舞。另外,立部伎在唐代宫廷音乐中的地位远不如坐部伎,白居易在《立部伎》诗中有这样的记载:“太常部伎有等级,堂上者坐堂下立。堂上坐部笙歌清,堂下立部鼓笛鸣。笙歌






一声众侧耳,鼓笛万曲无人听。立部贱,坐部贵,坐部退为立部伎。从而说明了坐部伎与立部伎地位上的区别。

12说说姜夔自度曲的艺术特征。P137

答:自度曲,即自制新曲之意。南宋词人姜夔在其著述《白石道人歌曲》中保留有自度曲14首,以《鬲溪梅令》《杏花天影》《扬州慢》等为代表。姜夔自度曲突破了传统曲子词上下阕强求一致的规格,不受音乐形式的束缚,表达思想更为自由。思想感情方面,姜夔自度曲更多的是对个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命运的悲吟,以及爱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如《杏花天影》下阕歌词:“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漫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音乐上,姜夔自度曲旋律优美,音阶、音律方面能够兼收古音阶、新音阶、燕乐音阶,强调七声音阶中的变徵、变宫二音,旋律进行既有频繁的大跳运用,又有连续性的音阶级进和琵音进行。诗人杨万里称赞其作品:“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从整体上来讲,姜夔自度曲声韵精美、格调高雅、感情真挚、韵味清苦,为我们研究宋代曲子词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音乐遗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1920ef1a6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