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阅读答案 - 诗词阅读及答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州六月荔枝丹》阅读答案 - 诗词阅读及答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粗糙cāo 红缯zēng 乳酪 lào B.背负bèi 树冠 guān 萌蘖 niè C.龟裂guī 宋徽宗hui 贮藏 zhù D.谚语yàn 紫绡 qiāo 果梗 gěng 2.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无误的一组是A.醴酪 纵然 粗糙 呕气 B.希奇 薄膜 烘干 嘲讽 C.花序 进贡 移植 吹嘘 D.气侯 渣滓 绚丽 褐色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A.紫绡B.醴酪C.密移造化出深山D.山顶千门次第开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B.在那蹉跎岁月,我们的革命先辈爬雪山,过草地,吃了多少苦啊! C.菊花盛开,姹紫嫣红,煞是好看。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5.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正如白居易所说:“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B.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是夸张的说法。 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D.徽宗写诗吹嘘说:“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6.“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与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是A.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在北方成活,将来一定是可以实现的。 B.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不一定有可能实现的。 C.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移植到北方,不可能在将来不取得成功。 D.现在科学发达,使荔枝向北方移植,将来是有可能成功的。 7.对本文文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州,泛指粤闽一带;六月,是农历六月,这句话概括了荔枝的产地和成熟时间。 B.丹,是深红色,在此处是名词作动词用,意思是正在成为红色,即指荔枝逐渐成熟。 C.用诗做文题,既鲜明又形象,富于诗意,而且与本文广泛征引古代诗文的写法相映衬,突现了文章的文学情趣。 D.用古人的一句诗为题,巧妙地概括了文章重点说明的内容,独树一帜,别有情趣。 8. 文章说明荔枝的果形“呈心脏形、卵圆形”,最后说明旧记载中的一些稀奇的品种。说明这些稀奇品种的作用是什么?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读者对古今荔枝果形有个全面了解。 B. 突出这一荔枝果形说明的科学性。 C. 增添文章的趣味性。 D. 说明我国荔枝品种繁多。 9. 第8自然段引用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吃荔枝一史实,旨在说明什么?A. 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 B. 荔枝不便于长途运输。 C. 荔枝不耐贮藏。 D. 要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 10.《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标题出自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下列对这首律诗的颔联、颈联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 。 ,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A.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以许传新曲,方味曾经荐大官。 B.高名以许传新曲,方味曾经荐大官。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C.绛雪艳浮红锦烂,方味曾经荐大官。高名以许传新曲,玉壶光莹水晶寒。 D.高名以许传新曲,玉壶光莹水晶寒。绛雪艳浮红锦烂,方味曾经荐大官。 1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最恰当的句子是 冬日的夜晚总是来得很早。我们一家人正准备歇息。我从茅房里出来,忽然看到一个陌生的黑影窜进了院子外的牛房。我惊恐地大叫一声,那贼恐被抓住,穷凶极恶地抄起一把板斧朝我劈来。闻声赶来的母亲扑过去,抱住了那贼的手臂。我安然无恙了,可母亲的胳膊却被砍了两寸长的一条深深的口子。 。后来我常常想,是什么力量推动瘦弱的母亲去挡那一斧呢? A.母亲的衣袖被鲜血打湿,也湿透了我的双眼 B.我的双眼被鲜血湿透,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 C.鲜血湿透了我的双眼,也打湿了母亲的衣袖 D.鲜血打湿了母亲的衣袖,也湿透了我的双眼 二、片断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上大而下稍小。蒂部略凹,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下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旧记载有细长如指形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这些品种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没有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20世纪60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19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者重达60克,不知哪一本书记载正确。 12.以上的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13.第一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是: 14.上面两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3-15题。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在21摄氏度的环境里,可贮藏一二星期。人们一直在设法延长贮藏期,以利于长途运输。早在1800多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是“昼夜奔腾,有毒虫猛兽之害”,“颠坑仆谷相枕籍”,“惊尘溅血流千载”。为了封建统治者个人口腹之发,竟如此劳民伤财!但也足见当时荔枝贮藏与运输不易。 15、这一段主要说明什么内容? 16、文中所列东汉和唐代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17、这段主要采取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6-18题。 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可为我国是原产地的明证。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它的栽培历史,就从那个时候算起,也已在2000年以上了。唐代对四川荔枝多有记述。福建荔枝旧无记载,自从蔡襄的《荔枝谱》(1059)成书以后,就最为人所重视。荔枝也产于广西和云南,却很少有人说起。 18、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哪些证据可以证明“荔枝原产于我国”? 20、本段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点拨:B项“背”读bēi, C项 “龟”读jūn ,D项“绡”读xiāo,前二者系多音字,D项系与形近字而误。2.C 点拨:皆因形、音都相近或相同而误。 A项“呕”应为“怄”,B项“希”应为“稀”,D项“侯”应为“候”3.C 点拨:A项“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程,B项“酪”:用乳汁制的半凝固状食品,D项“次第”:依次。4、D 5.D点拨:句末句号应在引号内。6.D点拨:注意语言的严密性。7.B点拨:“丹”是名词,红色。8、D9、C10.A点拨:根据对仗、平仄、押韵,由实写至虚写而定。11、D 12.荔枝的外形和大小(重量)。13.由一般到特殊(逻辑);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侧(空间)的顺序。 14.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 15、荔枝的贮藏。 16、说明荔枝不耐贮藏。17、引用、列数字、举例子。 18、荔枝的原产地。19、一、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二、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足见当时广东已有荔枝。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1c99785a0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