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时间:2022-09-08 06:19: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2. 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 在晚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 杜”十九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二 十四岁中进士。次年,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自己 的女儿嫁给他。牛党的人因此骂他“背恩”。此后牛党执政,他一直 遭到排挤,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僚生活,潦倒至死。

赵翼:清代史学家、文学家。论诗主张独创,力反摹拟,著有《瓯 诗话》。

3. 结构

《夜雨寄北》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 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 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 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 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 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 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


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 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 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 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 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 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 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论诗》

前两句评古,单刀直入,道出了对艺术价值所在的辩证见解。后 两句论今。古今对比鲜明,颂扬人才辈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



风骚数百年”,正是诗人对这一艺术发展规律精辟的总结和阐释。

4 主题

《夜雨寄北》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 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 心情。

《论诗》

全诗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提出诗歌创作的主张:诗歌 创作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5 写法

《夜雨寄北》

这首诗的构思极富特色,先写妻子思念远游巴山的丈夫,丈夫思 念留在北方的妻子;后写想象中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 情景。既写出了空间的殊异,又写出了时间的变迁,还从空间、时间 的变化写出了人的


悲欢离合,丰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论诗》:诗歌语言浅近,直抒胸臆,作者以诗仙李白、诗圣杜 甫为例,确立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不朽地位。接着笔锋一转,发表 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卓越见解:时代发展了,诗歌创作也要推陈出新, 不能停滞不前。每个朝代都会有新人涌现,发展、创新是作者论诗的 核心与灵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81a0f685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