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有风险何时才是买房的好时机

时间:2023-02-04 17:35: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楼市有风险 何时才是买房的好时机?

楼市有风险。

美国牵动全球神经的“两房”改革方案、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房价可能需要上涨10%或更高才能看到住房市场复苏进程变得更加明确的迹象”的讲话,都在提醒人们,2008年的那场次贷危机,仍阴魂未散。

大洋彼岸传过来的压力,让我国对楼市泡沫的警惕性大为提高,对挤出楼市泡沫,为经济建立防火墙的态度更为坚决。楼价飙升不息,楼市调控不止之态势,已鲜明地摆在了市民面前。

买不买楼?何时才是合适的出手时机?市场能见度低,消费者再一次出现这样的疑问。

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的 任何时候都力挺楼价,早已司空见惯,可信度未必太高。毕竟,商家始终要站在商家的角度,不可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唱空楼市。而网络认为楼价会暴跌的说法,又 往往流于偏激,缺乏支撑与说服力。多年来,楼价越调越高的经验,让人对调控少了几分期待。但是,“史上最严厉调控”下,也让人担忧,喊了多年的“狼来 了”,这一次是否成真?

专家说,逻辑可以解释历史,却很难预知未来。楼市涉及因素很多,逻辑也就很多。中国楼市还是政策市、政策收紧楼市下滑是逻辑;价格持续多年飙升需要时间消化是逻辑;供不应求楼价上涨也是逻辑……横看成岭侧成峰,选用不同的逻辑,就会有不同的结论。

于此,本刊记者以不同的逻辑,说出不同的买楼时机。你可运用自己的智慧,信,或者不信,选择哪一个时机出手,或者放弃选择。

明年初才是买房的时机

等待一年,过了2011年才买房是合适的。人的一生时间里,在某些时候,“无为”比“有为”更有收获。

果一定要在2011年买房,也许就像在2008年买股票,全年的任何一个时候买入都不一定赚到钱,因为市场在单边下跌。虽然不能断定2011年广州楼市会 单边下跌,但从概率上讲,下跌概率要远大于上涨的概率。房子我所欲也,价格我所欲也,当想要的房子与能支付的价格两者不能兼得,不妨等待较好的买入时间 点。对照刚过去的历史,2011年将类似2008年,而2012年则可能类以于2009年,2009年初买房的人,基本上都抄到底,到了2012年初,也 许历史会再次重演。2009年买入房产的,到现在上涨一倍的都不在少数,2012年初买房还能否赚翻番不好说,但可预见的是2012年初是一个累积调控 政策带来的楼市低点。

中国的经济十多年来都是“打摆子”经济,其最大体症就是忽冷忽 热,这是因为习惯于计划经济思维的社会,有一只“闲不住的手”。经济不好,就会影响就业,失业人数多了,就有隐患,于是经济太冷了就要救市,就会出刺激政 策,要给“补药”。但往往本意给补药,结果却变成了“春药”,经济一下子又太热,物价上涨,民生受不了,政府于是又开始收紧银根,推出调控政策等等。从上 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打摆子”现象已经循环过好几轮了。1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指数仍高达4.9%可见经济之热度未减,进行冷却处理将是 唯一的选择,加息、政策从紧等将是重要工具,楼市被重压别无出路,看不


到任何可以减轻压力的理由。作为普通买房者,要做的能做的,只有两个字:等待。让时 间来医治一切,这个时间需要一年的周期,中国经济才会再次冷却到需要加热的节点,这个时候,对楼市有利的环境才会再次出现。3月份,又要召开全国“两会” 了,去年的“两会”期间争议最多的就是楼价高的问题,没想到会议一结束,北京又闹出三个“地王”,给“两会”一个很大讽刺。2012年的“两会”还会让这 样的闹剧再次出现吗,温总理不让,全国人民都不能再容忍。

2011年春节前出新“国八 条”、春节期间加息,并不都是只为房地产市场而来,而是要控制价格总水平,防止整个房地产的泡沫,避免像美国那样由房地产带来经济危机。房价居高不下,房 地产市场当然会成为高压调控首当其冲的行业。史上最严厉的国八条,将在未来半年至一年内显出其杀伤力。春节期间楼市冷清,已经折射出这一趋势的端倪。

外要注意的是股市与楼市的联动。楼市无利可图,资金将会进入股市,2011年股市的表现值得期待,这一年里股市很大可能进入牛市,大多数投资者获利颇丰, 于是到了明年,有赚钱效应的部分资金分流进入楼市。同时,就是经过一年的低迷,不少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购房者通过一年的资金积累,支付能力增加,于是开始 在明年初入市买房。回顾历史,2005年到2007年这两年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并未大幅增加,而且央行持续多次加息,尤其是在2007年连续6次加 息,5年期以上房贷优惠利率达到6.66%的高位,按理说刚性需求的购买力应该削弱才是,但为何在这一年里,楼市却走牛?股市与楼市的联动正是重要原因所 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2c64b9543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