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表深化的中心论点)

时间:2023-03-24 12:35:3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表深化的中心论点) (立论文)

一、引出中心论点(“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1、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议论,引出中心论点之用)

2、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中心论点)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引用,但不是“引证法”)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议论,没有论证方法)

二、正反对比阐释(论证中心论点

(一)反面举例论证,旨在使自己论点更有力,更正确

3但是(分论点1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和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反面概括举例论证分论点1)(总分)

4、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事例典型,最具说服力),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反面举详例论证分论点1

5、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①例后结合分论点1结合中心论点进行必要的总结,实例观点明白—道理论证) (事例后必须进行讲道理,照应分论点,照应中心论点)

(二)正面阐释(论证)中心论点

6、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以自己亲身之事举例,说服力强)(但本段不是举例,是议论)

7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概括举例对比论证王阳明的“格物”方式不能“致知”,而唯有“实验” 可以“致知”)

8、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概括举例对比论证王阳明的“格物”的过程不能“致知”,而唯有“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可以“致知”)

9、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正面议论说“格物”要有目标才可以“致知”)

10、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三)小结中心论点,结合现实,指出非“格物致知”精神之弊,以强调自己观点之正确。 11、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部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100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反面举例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并且危害之深。)

12、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以自己亲身之事举例再次论证分论点1: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说服力强) 三、总结并深化中心论点

13、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完整的中心论点)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


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个人的重要性)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深化中心论点)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本文属引出或提出中心论点→证明中心论点→总结或总结并深化中心论点(如证明题) ○本文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而无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07d9c45a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