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轻松学习英语 作者:孙燕 来源:《大观周刊》2012年第15期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 Brembeck所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由于语言所具有的作为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的特征,不了解该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种语言。我们把“文化意识”这一概念引入英语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它有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助于培养世界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现行初中英语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 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应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首先在语言教学的同时,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教师需注意就语言材料中涉及的文化背景内容进行讲解,指明文化意义或使用中的文化规约。通常第一堂英语课会进行介绍与问候,由于中外两种文化对礼貌称呼的习惯存在着差异,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进行简单的阐述。中国人初次见面对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的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有鉴于此,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教师可适时向学生传授英美人谈话的禁忌。 例如外国学生参观学校附近工厂,学生们称呼一个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是常事。在中国许多农村,同村的平辈基本都以兄弟姐妹相称,尽管他们未必有血缘关系。但是,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常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Jenkins”,“Auntie Brown”,对方听了可能会觉得不大顺耳。在英语国家,只有在彼此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Don”。应该向学生指出,按英语习惯,亲属之间是直接用名字相称的。如果不用名字而用表示亲属关系的词称呼长辈时,可降一辈来称呼。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又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在课堂活动中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学生学习外语时往往难以摆脱母语的干扰,即使他们对一些固定的表达方式或习惯用语了如指掌,真正使用时,仍会出现错误。例如,某位学生穿了件新衣服,显得格外精神,教师在free talk时对他说:oh,you look nice in this new coat.这位学生马上显得不知所措。又如,在教学打电话这一内容时,学生会脱口而出Who are you?他们并非不知道如何应答,只是缺乏练习的机会。因此,在课堂上要多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练习活动,如pair work,group work,role play等。这样做,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学说英语。如,学完A Birthday Party一课后,教师可组织学生编一段为某位同学过生日的对话。事先,让他们了解西方人习惯当面打开礼物,并表达自己的谢意。在了解这一习俗后,学生的对话流畅而自然。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之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又如,在学习了水果和食品的词汇后,组织学生动手做salad沙拉———这一西方国家所特有的食品。事前,先组织学生对所需物品和制作过程展开小组讨论,得出一致意见后再进行操作实践,教师对各组活动巡视并适当指导。当一盘盘精美的沙拉完成后,孩子们兴奋极了。接下来,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每组的代表用简单英语介绍各自的制作方法和特点,教师不时穿插讲解沙拉的起源、种类和现状。吃着可口的实物,体验西方食文化带来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学生对类似的活动非常欢迎。 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适时传播文化知识。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也渗透了文化意识。人教版初中课本的内容设置很大部分是结合日常生活、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展开各种交际会话,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每一个细节,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播一些文化知识。例如在介绍国家、人民和职业等。借这个机会,教师可以通过世界地图把学生带到London,NeYork,Tokyo,Beijing,andSydney等地。每到一处,就扮作导游说说对当地的了解,向全班介绍这些地区的主要建筑和标志。如:Big Ben(英国的大本钟),the Liberty Statue(美国的自由女神像),Fuji Moun-tains(日本的富士山),the Great Wall(中国的长城)、TerraCotta Worries(兵马俑),悉尼的Opera House(歌剧院)等等。 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有些学生对国外的风俗习惯津津乐道,对本国的传统习俗却不屑一顾,甚至一无所知。这时,教师要用浅显的语言向学生阐明:文化习俗并无优劣之分,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点。我们要了解西方文化,吸收其先进思想,但不能因此放弃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使学生意识到,中西方文化各有特色,各有所长。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国、爱家乡意识,增强将来报效祖国的信念。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教会学生得体地运用语言, 最终达到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7:202-218 [2] 陈旭远.中小学教师事业中的基础课程改革[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53) [3] 袁振国.教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5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3b70254df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