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解读及素材运用分析

时间:2022-07-22 13:39: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高考江苏卷作文题解读及素材运用分析

2013高考江苏卷作文题解读及素材运用分析 王淦生

高考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材不限,诗歌除外,完成作文。 【素材运用分析】

2013高考江苏卷作文题所用材料改编自一位业余作者的一篇随笔由于原作者的粗疏和命题者的大意,这则材料中出现了两处硬伤:一是“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不大可能存在“色彩斑斓的蝴蝶”,这些“蝴蝶”应该是蛾子;二是“点了几只蜡烛”是为了检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而非照明。不过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应当不受这些非命题者主观故意而导致的硬伤的影响,权当它是一则没有瑕疵的材料,仔细品读、咀嚼并提炼材料中蕴涵的道理。一般说来,任何一则材料都有它的多义性,但这则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便剔除了考生在审题过程

1


中可能出现的思维“杂质”,从而将作文主题限定在了一个较为狭窄的范围之内——即我们任何一个不经意的、细微的举动,都可能对我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乃至整个社会产生较大影响。

宋玉《风赋》中说:“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就是说大风原本是自小风发展而来的,后来“风起于青萍之末”便常被用来喻指大影响、大思潮常常是从细微而不易察觉之处源发的。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过这样一句极富哲理的话:“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这句话中的“忽微”指的就是生活中那些我们看不上眼的小事。再如民间俗语中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则形象地说明了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诺顿·罗伦兹曾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应”“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些古今中外的至理名言,无不说明了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举动会给大自然、给我们的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再看我们生活中的实例:刘备临终前叮嘱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是因为刘备看到了小恶、小善与大恶、大善之间的必然联系,才让儿子谨慎对待细节;19697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他的那句话——“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揭示出这“小小”一步在人类航天史上的“巨大”意义;时下引发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往往是从某一个人率先迈出闯红灯的第一步开始……古语云: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一个“从”字恰恰就说明了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不管是善举还是



2


恶行)都可能形成一股潮流。尤其是那些公众人物、为人师表者,不可不慎思笃行!

这篇作文更适合写议论文。因为故事型材料的作文若写成记叙文,很容易使自己的故事与所提供的材料“形似”甚至雷同,而此乃写作之大忌。如果一定要写记叙文,一定要做到与材料同工而异曲。这当中,“异曲”更重要。议论文则可以紧扣现实,或关爱自然,或心系民生;或谈人生修养,或论文化教育……自然、社会、人生等诸多话题皆可涉猎。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中部)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使用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47b2a6c05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