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大众传播的麻醉功能 人们每天都要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在读、在听、在看、在思考,但是他们去吧这些活动当成行动的替代物。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知悉代替行动。他们有知识,有兴趣,又有关于今后的各种打算,但是,当他们吃完晚饭,看完电视,刷完微博,也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了。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这一麻醉理论早在1948年就已经提出,可它所带来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受用。在当今这个微博、微信、知乎等快文化层出不穷的时代,人们好像逐渐适应了这种透过手机看世界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用碎片化的时间,捧着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碎片化阅读,过上了碎片化生活。眼下,我们终于又迎来了碎片化的消遣娱乐时代。我们通过一篇又一篇的推文,一张又一张的图片,透过小小的手机屏幕,来感知外面不一样的生活。 从前的那些诗与远方的梦想被抛到了脑后,你看了看手机安慰自己,没关系,我看看别人的游记就当完成愿望了。 赫胥黎告诉我们,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他们被大众传播、大众文化全面侵袭,只要一有之间就把自己沉浸在媒介所带来的文化产品中,久而久之,这就像是吃饭睡觉一样的生活需要品一样依附在人的大脑里,人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严肃的问题。 当今社会,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体大行其道,高效率的传播能力、海量信息和广泛的普及,使得这种麻醉作用有增无减。人们在各种媒体的包围下,艰难呼吸却又乐此不疲,他们感觉不到媒体的媒体,又或者是甘心被媒体麻醉。他们的视线被媒介所牵制,心智被媒介完全占据,成为媒体操纵下的提线木偶;他们在虚幻的媒体中需找满足感,情感和思想的起伏变化都以媒体的内容为剧本,他们的现实欲求被不断地刺激和放大,行动能力却在不断地降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483b96102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