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在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以便为临床研究提供解决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临床2010 年 12 月 -2014 年 1 月收治的 98 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以瑞芬太尼实施静脉麻醉,对照组以舒芬太尼实施静脉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恢复定向力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和 VAS 疼评分等观察指标。结果:(1)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定向力时间、恢复自呼吸时间和苏醒时间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 观察组患者拔管后 5 min、30 min、1 h 的 VAS 疼评分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关键词:瑞芬太尼;手术麻醉;效果分析 前言:瑞芬太尼为最新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是一种新型强效镇痛药,其疗效确切、药效强、起效迅速,剂量小而容易控制,毒性低,安全可靠,于1996年在美国被批准用于临床。在进行手术的时候,为了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通常会对其实施全身麻醉,然而,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麻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机体功能,并出现新陈代谢紊乱或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不仅如此,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患者的循环系统功能,若气管被麻醉残留物堵塞,会出现抑制呼吸等现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为了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在手术患者麻醉过程中的实际效果,以便为临床研究提供解决参考依据,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临床病例进行了如下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临床 2010 年 12 月 -2014 年1 月 收 治 的 98 例 手 术 患 者 为 研 究 对 象。 其 中 男58 例,女 40 例;最重患者 75 kg,最轻患者 50 kg,平均(60.43±4.35)kg;年龄 45~65 岁,平均 (50.43±4.56) 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9 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术前 30 min 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 1 m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并限量补液 13 ml/(kg?h)( 晶胶各半 )。观察组以瑞芬太尼 35 μg/kg 静脉麻醉,对照组以舒芬太尼35μg/kg 静脉麻醉,两组均复合咪达唑仑 0.05 mg/kg,维库澳铵 0.1 mg/kg,丙泊酚 1.5 mg/kg 诱导。两组麻醉维持均采用 TCI 泵效应室模式:观察组以瑞芬太尼 2~6 ng/ml复合丙泊酚 2~3 μg/kg 维持麻醉;对照组于诱导后以舒芬太尼 0.4~0.6 ng/ml 复合丙泊酚 2~3 μg/kg 维持麻醉。本次研究以两组患者的恢复定向力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和 VAS 疼痛评分为观察指标,通过对观察指标的比较分析来验证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 PEMS 3.1 for Windows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 x±s) 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定向力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和苏醒时间三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 VAS 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拔管后 5 min、30 min、1 h 的 VAS 疼痛评分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一些患者在医院只停留较短时间,且手术不大,为使患者离院后的安全得到保证,麻醉医师使用的麻醉药物与方法应具有高效、安全、较快起效和恢复、术后麻醉残留作用小等优点。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满意麻醉效果,手术时间 61. 23min,患者术后停用 REM 后定向力恢复时间 9. 73min,RR,Sp O2,BP,HR在麻醉期间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 > 0. 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麻醉过程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在手术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可获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随着微量泵技术在麻醉手术中的应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丙泊酚、新型麻醉性镇痛药瑞芬太尼等超短效静脉麻醉药,加大了对凭静脉麻醉的可靠性。麻醉药物瑞芬太尼通过血液、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分解代谢,麻醉效果好,持续时间较短,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持续输注半衰期也不受输注时间长短影响,在停药后10min内一般即代谢完全。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术毕SBP明显高于诱导前值,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切皮时SBP值与诱导前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各时点的HR值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各时点的HR值与诱导前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生命体征较对照组更加稳定,这主要是由于对照组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血浆浓度而达到理想的麻醉深度。 瑞芬太尼是临床上最新研制的 μ 阿片受体激动剂,T1/2keo 为 1~2 min,具有起效时间快、平衡血脉时间短、分布容积小等特点;即便处于输注半衰期 T1/2keo 也仅为3~5 min,可见其清除效率之快,能够充分满足患者在实施手术之后早期苏醒的急切需求,因而广受患者的一致好评,从而被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作为一种安全、新型的静脉麻醉药物,在注射 1 min内,瑞芬太尼便可令患者的脑氧供需处于一种十分平衡的状态,对患者机体的影响较小,但是麻醉的时间相对较短,这也是瑞芬太尼与其他麻醉药物的存在区别的主要因素。瑞芬太尼的镇静及镇痛效果较为明显,并且对老年患者肝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另外,与芬太尼等麻醉药物相比,瑞芬太尼维持血流动力及抑制应激反应的能力也相对较强,在临床上起到良好的效果。 与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相比较,采用瑞芬太尼实施静脉麻醉对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显著,是临床针对手术患者实施麻醉的理想方案之一。有着独特化学结构的瑞芬太尼凭借其起效快清除快的特点,不弱于传统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以及与芬太尼相似的安全性。 由结果可以知道,在手术麻醉中使用瑞芬太尼可获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默.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当代临床医刊,2015.(2801):1206-1207. [2] 张壮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394-1396. [3]刘光昌.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9030):23-2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559c6a2a3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