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羌村(其二)》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时间:2024-03-17 19:14: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杜甫《羌村(其二)》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羌村(其二) 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槽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释]安史之乱中,杜甫逃出长安,追上肃宗,被任为左拾遗。为了营救房

琯,触怒肃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视家人。

[试题]

1,杜甫,字,因官职而被称为,因诗歌成就被称为。 2,从诗中看来,“还家少欢趣”表现在。

3,联系时代和杜甫思想、经历,诗中的“百虑”指的是。

4,对“畏我复却去”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因为孩子怕我而离开,另一说是

孩子怕我有离家远出。你认为那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5,分析诗中“萧萧”和“煎”字的表达作用。

凡是在试题中出现的注解,尤其是关于时代背景或作者经历的注释,必须高

度重视。

[题解]

1题为文学常识,答案为:子美、杜工部(杜拾遗)、诗圣。

此诗的12句中的“迫偷生”“少欢趣”是一个纲,下文便全面展开。细

读诗句,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畏我复却去”“忆昔”“绕池树”“抚事煎百虑”“斟酌”“慰迟暮”,正是作者“少欢趣”的种种方面——即家庭的离合、忆昔的惆怅、国事的忧虑、迟暮的感伤等等百感交集。由此第2题也获得了正确的解答。

凡是在试题中出现的注解,尤其是关于时代背景或作者经历的注释,必须高

度重视。通过这首诗的注释,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诗写于安史之乱中,“迫偷生”的原因是因为“为了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视家人”——即为了国家、时事而遭到打击。这也是杜甫“抚事”的重点,也是“煎百虑”的


主要方面。这样,结合作者的家庭和自身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较好地解答第3题了。杜甫“煎百虑”的内容无非是国家命运、人民疾苦和个人的仕途坎坷。

4题,是一个比较理解。比较理解不能脱离原诗,不能脱离语境,不能脱

离作者的思想情感,要从诗歌本身得出正确的结论,切不可主观臆断。请看“畏我复却去”的前句是“娇儿不离膝”“娇儿不离膝”说明孩子非常喜爱父亲,所以“孩子怕我而离开”是毫无根据的。而“另一说是孩子怕我又离家远出”,却是十分合理的。为什么呢?其一,前后两句形成映衬,更能表现父子的深情;其二,孩子“畏我复却去”,又说明父亲离家已经不是一次,更能表现安史之乱危害的剧烈。所以这个描述内涵和感情极为丰富,自然是“更合理”的。

5题是词语分析。诗歌中的词语考察,无非是分析词语在描绘事物、表达

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考察的词语大多为动词、形容词,以及副词,此外还有叠词和名词(名词组成画面)。本诗中的“萧萧北风劲”是写景,“抚事煎百虑”是写自己的心境,所以前者一定是渲染气氛,创造一种忧伤悲凉的气氛。“萧萧”描绘风声,表现秋风之大,创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意境。“煎”写心境,是煎熬的意思,突出内心极其复杂强烈的焦虑痛苦,体现他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生动而感人。

[其二]

人到晚年了,还感觉是在苟且偷生,但又迫于无奈,终日郁郁寡欢。 儿子整日缠在我膝旁,寸步不离,害怕我回家没几天又要离开。

闲来绕数漫步,往昔追随皇帝的情景出现在眼前,可事过境迁,只留下遗憾

和叹息。

一阵凉风吹来,更觉自己报国无门,百感交集,备受煎熬。

幸好知道已经秋收了,新酿的家酒虽未出糟,但已感到醇香美酒正从糟床汩

汩渗出。

现在这些酒已足够喝的了,姑且用它来麻醉一下自己吧。 【赏析】:

写诗人得还家以后的苦闷和矛盾心情,表达出作者身处乱世有心报国而不甘

心苟且偷生的心态。

对于一个忧乐关乎天下的诗人来说,相逢时的喜悦是短暂的。“晚岁迫偷生,

还家少欢趣。”居定之后,诗人的报国壮志重新高涨,对大唐江山的忧患渐渐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4886a4dfc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