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3. 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 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5. 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6. 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7. 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 规律: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9. 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0. 实践: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1. 认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2. 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3. 价值: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 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4.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15.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6. 生产力: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17. 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18.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9.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20. 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1. 人民群众: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22.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2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24. 垄断: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595796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