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adfaith.com 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关键 一、产融结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指两者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结合。产融结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多数大型集团企业的战略选择。 产融结合的本质在于企业通过产融结合,实现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构成一种包含金融机构的内部资本市场,从而对资本配置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企业集团外部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集团的收益和资本积累速度,最终形成较为显著的竞争优势。 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加快了集团企业的财富聚集的速度,并且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企业的做大做强,最终促使整个社会财富实现快速的增长。所以,产融结合可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当然,产融结合也对风险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产融结合风险的失控,不仅影响到企业自身,也会产生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为了控制金融行业的风险,目前我国对金融资本向产业领域投资的有较大限制,而产业资本投资金融业则具有较广阔的操作空间。 二、产融结合的经验借鉴 国内多数大型企业集团均在加快进军金融业务步伐,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融合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国内像海尔、华能、中海油、宝钢、国家电网、神华、中石油等集团企业是进军金融产业的代表,其中海尔堪称产融结合发展的典范。海尔发展金融产业具有涉足早、机会准、布局全、效率高的特点。海尔早在2001年开始涉足金融产业,用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拿到了信托、保险、证券、银行几乎所有金融牌照,搭建了完整的金融业构架。2001年7月,通过分散股权安排实现对青岛商业银行的控股;2001年9月,在证券行业萧条时期参股长江证券;2001年11月,控股鞍山信托20%股权,发现难以掌握控制权后果断退出;2001年12月,成立海尔保险代理公司;2002年9月,注资5亿元成立集团财务公司;2002年12月,与美国纽约人寿最终联袂成立合资寿险公司。目前,经过多年的金融行业管理,海尔的产品市场与金融市场 实现了良好的协同。 现阶段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发展金融产业已经与海尔当年的环境大不一样。一方面,金融行业经过几番并购,“便宜”的机会不多,而且对并购方实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近期国家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过剩的流动性,尤其是国字头的企业闲钱太多,为了合理地引导资金的流向,国资委对央企发展金融业的态度转向支持,央企的产融结合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以中石油为例,在国资委对产融结合的支持态度日益明朗的背景下,中石油频频出手收购金融企业。2009年4月底,中石油收购克拉玛依商业银行,并将其更名为昆仑银行;2009年7月初,中石油以现金方式增资控股宁波金港信托并将其更名为昆仑信托;据了解,中石油正在就与重庆银行联合发起设立一家注册资本为60亿元的大型金融租赁公司进行协商。如若上述项目顺利完成,中石油将形成较为完整的金融“版图”,同时拥有银行、信托、金融租赁等社会化金融板块。毫无疑问,这会增加中石油融资的灵活性和效率,并降低融资成本,使中石油在日益频繁的海外并购中赢得更大的主动性。 目前主要有四种模式可以供有金融发展战略意图的大型集团企业选择:直接参、控股金融企业、以财务公司为平台、(准)金融控股公司和混合发展模式。 1. 直接参、控股金融企业模式,即集团公司通过多种渠道直接参股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这种模式主要以国家电网、中海油为代表。国家电网集团是当前金融投资最为活跃的央企之一,截止2009年5月,国家电网集团公司直接控股财务、寿险、财险、证券、信托、经纪、期货7家金融机构,参股17家金融企业,资产规模达到2460亿元,控股金融机构实现营业收入34.99亿元。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没有什么政策限制,但是产业经营与金融资本运营间无“防火墙”,产业经营需承担金融风险。 2. 以财务公司为平台模式,即集团公司通过财务公司投资金融企业,该种模式受到《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等政策规定的监管指标限制,金融产业难以实现规模化。据了解,国内大约有80家企业集团独立组建财务公司,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如中石化、中电力、中核、华电等企业,虽然产融结合发展迅速,但多数是依托其下属的财务公司进行业务运作。企业集团将财务公司作为金融股权投资的平台,主体是错乱的,是对银行业监管的背离。可以预计,未来的监管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5bd6eddfa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