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白石和他的四绝。齐白石(1863年—1957年)。 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寄萍老人老萍、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等,湖南湘潭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湖南湘潭人。我国近代美术文化史上的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 齐白石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跨车胡同13号,是他64岁时花2000银元购买的,之后进行了修缮。1984年9月,故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齐白石的12个子女及后辈继承其艺术的情况,齐良迟介绍,子辈有四位继承,分别是三子齐良己、女儿齐良止、幼子齐良末和自己;孙辈有孙子齐展仪、孙女齐秉淑。另据齐良迟介绍,由北京画院筹办的“北京齐白石现代艺术中心”受到北京市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正在长安街上选址 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中年曾多次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诗宗樊增祥,用真心,有古民歌意趣。制印取法秦权、汉印、汉碑额,单刀直下,豪快有力。书学何子贞、金冬心、李北海、《天发神谶》、《三公山》,晚年参以曹子建碑。绘画在陈师曾支持下有“衰年变法”,在博大与精微之间游刃。做了不少“千古绝唱”的“好文章”。 齐璜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2.在钱学森3岁时,有非凡的记忆力,此时已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邻居相传钱家生了个“神童”。 5岁时,他已可读懂《水浒》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有一天他对父亲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父亲高兴地说:“你也可以做英雄。但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钱均夫经常给儿子讲“学习知识,贡献社会”的道理。这八个字完成了钱均夫的家训,深深地印在了钱学森幼小的心灵里。 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颖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这是不是可以从他童年时代玩飞镖的悟性上看出点端倪呢?从这个意义上说,钱学森从小便显露出了良好的禀赋与非凡的天资。 1 1923年7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北京师范大学。钱学森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毕业。9月他升入北京师范附属中学,20年代的北师大附中学习环境特别好,真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培养天才的泥土”。这里有很好的校风,很好的学风;有一种民主的、开拓的、自学的、创造的空气;有一支水平非凡的师资队伍。教师,特别是高中教师很多都是师大的教授。 钱学森回忆:“当时在旧中国和旧北京那样一种动荡艰难的年代,办学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当时的校长——那时我们称他为主任——林砺儒先生,确实把师大附中办成了第一流的学校。这真是了不起!很不简单!所以,我至今仍非常怀念。”“我至今仍十分怀念我的母校——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我在那里受到的良好教育,是我终生难忘的。” 惊人的火箭理论 1949年钱学森在加州理工学院里担当着教授空气动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负责主持对新的推进技术的研究。繁重的教学工作与社会工作,并没有削弱他将核能技术引入火箭发动机的雄心壮志,他把眼光投向了发展核能的可能性研究上,并写出了关于核火箭技术的出色论文——《关于火箭核能发动机》,钱学森提出了用火箭助推的滑翔机作为洲际旅客运输火箭的设想和核火箭的设想。 这一设想受到了人们广泛的重视,《时代》杂志上登了他的一组照片。 这篇论文是世界上第一篇关于核火箭的出色论文。这篇论文第一次把核能技术引入了火箭发动机,在数十年仍然被公认是经典著作的论文,震惊了整个美国的科技界。它将人们带入一个无法想像的新天地,呼唤起了人类开拓宇宙间的火一样的热情。 1949年年12月的一天,在纽约,美国火箭学会举行年会,他们要听一位年轻学者发表演讲。这位年轻的学者就是中国人钱学森。他向在座的人描述了一个新世纪的远景,在这个新世纪里,人类即将能够遨游太空。 钱学森在讲演中用铅笔勾勒出一枚洲际航行的火箭图形,它犹如一枝削尖头的铅笔,长达27米,直径为290厘米。在腹部有一对十字翼,尾巴上有翅与一个稍大的直翅。整艘火箭船的设计重量大约为5吨,每小时能够达到12万千米的飞行速度。 他生动地描绘道:这种装有特殊燃料的火箭,飞行的最高速度每小时大约为12万千米。所以,起飞以后几秒钟就从人们的肉眼中消失。火箭所携带的燃料能够维持几十分钟,当发动平停止工作以后,凭借火箭的巨大惯性作用力,还能够继续升高90千米。整个飞行像抛物一样以椭圆形为轨道,离地面最高点可达300千米,能够超过大气层,然后渐渐地下降滑行前进,最后,以时速150千米的速度着陆。 他的讲演引起全场轰动,大家都知道,这种“超高速飞行客机”,已经不再是科学家的假设和梦想,而是已经由钱学森这样的一批优秀科学家设计好了的高科技蓝图,正在由美国海陆空三军加以试验。 出席这次年会的人员当中,就有美国政府的一位海军次长,他就是钱学森的所谓朋友金布尔。钱学森被任命为美国航空喷射公司顾问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相识。这位次长在年会的宴会上发表演说,号召科学家们积累已获得证明的科学研究。他认为这种积累,跟武器积累与战咯物资积累一样,对美国的将来,同样是重要的。他还尤其提到:“钱学森就是能够贡献这种积累的人才之一”。 钱学森的演讲,不仅显示了他在美国火箭导弹与航天飞行这一领域走在了最前沿。也显示出当时的钱学森在美国正处于享有崇高荣誉的巅峰时期。 2 后来,钱学森还做了更大胆的科学预测:“在30年之内,人类将能登上月球,而这趟月球之旅,能够在一个星期内完成!”这一次,有人感到不可思议,觉得他“疯了”;然而大多数人相信钱学森一定有办法试制出登月火箭。 《纽约时报》、《时代》、《大众科学》、《飞行》杂志等美国各大报刊杂志,纷纷报道钱学森的这一设想。一些出版商还争先恐后地推出有关这位中国籍火箭专家的长篇连环画。报刊上还刊登了钱学森满面笑容的大幅照片。从此以后,钱学森声名鹊起,成了美国的公众人物。 年仅38岁的钱学森,他的成就使得他成为举世公认的力学、应用数学以及火箭飞行技术的权威,是流体力学的开拓人之一,是杰出的空气动力学家,是现代航空科学与航天技术的先驱者。 当时,冯·卡门的家庭正遭遇很大不幸。冯·卡门的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和妹妹也先后因病离开这世界,这一切使得年近70岁的单身老人冯·卡门难以度日。有一天,冯·卡门教授把钱学森叫到身边,亲切而严肃地对他说:“我的母亲与妹妹走了,我也要走了„„我让你接替我的工作。”钱学森深深理解恩师失去亲人的痛苦,他怀着沉重的心情,从此走进古根海姆大楼二层冯·卡门教授办公室,肩负起老师的一切工作。 在钱学森的领导下,加州理工学院的喷气推进中心成为最先进的航空研究方面举世瞩目的地方。 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对于钱学森的成果进行了如此的评述: 钱之所以成名,是因为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他一直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在航空学领域中最有独创见解的学者之一。他是一个理论家,而不是制造家。他利用在数学、物理学和工程方面的渊博才华。对各类飞行器提出了推进、制导以及设计方面的庞大规划。作为一个火箭建筑师,很少的人能与他匹敌„„ 3.鲁班大约生于公元前507年,本姓输,名班。因为他是鲁国人,所以人们尊称鲁班。有的书上写作公输般或供输盘。他主要是从事木工工作。那时人们要使树木成为既平又光滑的木板,还没有什么好办法。鲁班在实践中留心观察,模仿生物形态,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锯子、刨子等。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呢?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他还看到在一棵野草上有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所以能很快地磨碎叶片。鲁班就从这两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4.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他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100多本。马克思的笔记不少是自己制作的。通常的做法是将一叠白纸一折为二,然后居中间缝上一道线。在原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笔记记得密密麻麻,旁边留出的空白处有用铅笔、钢笔作的粗细实线、虚线,“X”、“+”等各种记号。为了查阅方便,马克思还对许多笔记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时不用翻找,随手就能抽出来。同时马克思还在书上直接作笔记。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272183bceb19e8b8f6ba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