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诗浅析(首选)读书报告

时间:2022-08-25 23:18: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贾岛诗中的“苦”

2000011008 吴维彬



关键词:苦

内容摘要:作为唐代有名的诗人,贾岛的一生可谓是崎岖曲折,苦不堪言。

而就是这样的生活和经历,才锻炼出了这样一位旷古绝今的“苦吟 诗人”。他的诗歌也以“苦”而著名,在此间,多种错综复杂的“苦” 交织起了他的人生,以致这一切都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在他的诗篇中,并也能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无情。或许可以使大家对作者的诗篇有更深的理解,对作者的苦处有更多的体谅。



在唐代诸多诗人里面,以苦为诗境的苦吟诗人贾岛是不得不提的。且不说其早年出家为僧时贫寒交加的经历,就是他到了京城,决心出仕时所受的种种打击,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或许这些埋藏在心底的苦楚,在转化为纸上诗句时,表达出来就是一个“苦”字。而贾岛的“苦”是多方面的,有生活中的苦,有心境内的苦,有仕途里的苦,也有作诗态度上的苦,我将对此多类的苦进行一一分析,以探究如此的一位从苦行僧到苦书生,再到苦诗人的文学家的心路历程。

贾岛出家时是德宗贞元年间,时值安史之乱结束,皇室统治力量大为削弱,藩镇拥兵割据,内战频繁,吐蕃入寇。社会动荡不安,但当时的税收政策比较优惠,为僧为尼者可以免除赋税,一时间使得僧人剧增。而贾岛选择这个时期出家作和尚,不知有无因贫困而逃避赋税的原因。可从他一部分诗中反映的思想以及后来还俗举进士向往功名的举动看来,他也并不算是一个坚定的佛教信徒。由此可见生活上的苦困使他几乎近于走投无路,这也为他后来的创作的“苦”味埋下伏笔。

贾岛的诗中有充满苦味的都是消极的哀叹身世之作,穷愁潦倒、消极哀伤的悲鸣,在他的诗中是突出的。但也需进行些具体的分析,他的这些作品可以细分为几类,首先是生活上的“苦” 众所周知,贾岛是孟郊的忠实的学习者和崇拜者,因此他的诗作中也往往体现孟诗中的寒苦,但毕竟他们的生活境遇也较为相近。他有五古《朝饥》写道:

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我要见白日, 雪来塞青天。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饥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 另《客喜》中也有言:“„„开口吐愁声,还却入耳来。常恐泪滴多,自损 两目辉。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此两诗风格的确近于孟郊,而用对比写法,也较为动人。①天气寒冷得连“西床琴”也都“冻折两三弦”,诗人之寒可想而知。“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这样的联想也足够奇特②,但也足见诗人贫寒得无可奈何的心情。还有在他的《斋中》诗里自写道:

眈静非谬为,本性实疏索。斋中一就枕,不觉白日落„所餐类病马,

动影似移岳。欲驻迫逃衰,岂殊辞绠缚。已见饱时雨,应丰蔬与药。


诗人病卧在斋中不思进食,吃的和“病马”一样恶劣,行动如“移岳”一般艰难。在结语处言时雨可贵,而所盼望的不过是蔬菜和药物罢了。这正反映出他当时所缺乏的就仅仅是“蔬与药”,可见贾岛确实贫寒,生活困苦。可即使是这样,贾岛还是保持着传统文人的骨气与节操:“饥莫诣他门,古人有拙言”。他宁可要“拄杖傍田寻野菜”(张籍《赠贾岛》,或是“采菌”“拾薪”以自给,也不愿攀炎附势,贪求嗟来之食,他的雄心也不会低向权贵③。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内心的傲骨,或许还是韩愈、孟郊等人欣赏他的原因。

接着我们来看他心境内的“苦”

所谓心境内的“苦”是与生活上的“苦”密不可分的。由于贾岛生活的潦倒贫苦,他内心更多地倾向于消极悲叹,而不是积极反抗,奋发图强。「泪流寒枕上,迹绝旧山中」《冬夜》「索漠对孤灯,阴云积几层」 《即事》「林月值云遮,山灯照愁寂」《宿悬泉驿》「凝愁对孤烛,昨日饮离杯」《思游边友人》以上诗句所体现的景象,透露着一层凄冷阴寒的气息,同他所作的「十年磨一剑」「气冲星斗牛」的态度对照起来,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另外,贾岛毕竟当过和尚,当和尚就得在清寒的生活中保持空寂宁静的心灵境界,并以“苦”为高雅,不宜过分怨怼讥讽。所以,贾岛的诗在叹息愁穷困顿之余,又不免要寻找精神的寄托与安慰,于是要借山水来顾影自怜;而这山水林泉在他悲愁的主观心境的投射观照中,也变得寂寞、衰飒与清冷。诸如几蜩嘿凉叶,数蛩思阴壁《感秋》门掩寒雨,虫响出秋蔬《酬姚少府》空巢霜叶落,疏牖水萤穿《旅游》残叶枯木、孤蝉寒蛩、落日黄昏,这些意象表现了贾岛凄清的内心世界,也构成了他的诗歌的衰飒境界。

再者,我们来探讨贾岛仕途里的“苦”

唐代中叶,朝廷无能,科举制度衰败,弊病丛生。贾岛由僧还俗,只身来到京城,遍干名流,却屡次应试不中。他对着这样的情况又如何能忍着一句话不说呢?因而他就写了几首愤激的讽刺下第诗,与孟郊的《落第》《再下第》等诗相比,较能接触到科举制度的流弊。如刚到长安时碰见沈亚之下第东归,就作了一首《送沈秀才下第东归》诗,揭发了当时科举的黑暗,说:“沈生才俊秀,心肠无邪欺„„毁出疾夫口,腾入礼部闱。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④”又如《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半应阴骘与,全赖有司平。 还有《赠翰林》诗说:“应怜独向名场苦,曾十馀年浪过春。”更有甚者如《病蝉》说病蝉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但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对怀才不遇大发感慨并讥斥当权者不公,结果在考试时被主司指为挠扰贡院而逐出,并落了个与平曾等九人共称为举场十恶的坏名声(何光远《鉴戒录》。其实关于贾岛的故事不多,但也算是脍炙人口。最有名的莫过于“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⑤尤其是后者,往往被人评为是他一生不得志的关键。此事说的是贾岛在法乾寺钟楼上作诗,碰巧遇见宣宗微服出行。宣宗在看贾岛的诗作时却被贾岛以“郎君何会此邪?”的理由夺了回去,于是便因“犯上”的罪名被贬遂州长江簿,后迁普州司仓卒,以后就没有再提拔任用过。他的一生也许因此而更添“苦”色。

因为以上的众多的“苦”的结合,所以贾岛作诗态度的“苦”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在他笔下的景物大多是琐细衰败的体现。

“石缝衔枯草,查根上净苔” 「访李甘原居」 “独鹤耸寒骨,高杉韵细飔”「秋夜仰怀钱孟二公琴客会」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雪晴晚望」 “萤从枯树出,蛩入破阶藏。「寄胡遇」


“篱落罅间寒蟹过,莓苔石上晚蛩行”「酬慈恩寺文郁上人」 “客愁何并起,暮送故人回。废馆秋萤出,空城寒雨来。 夕阳飘白露,树影扫青苔。独坐离容惨,孤灯照不开。「泥阳馆」

以上几首诗中,寒日、夕阳、废馆、破阶、石缝、枯草、秋萤、寒蟹、晚蛩,„„贾岛就是用这样的东西来反映他的生活思想的。《泥阳馆》这首五言八句诗里就用了不下十个衰败苦寒的词⑥,至于其他的几句,也用极为晦涩的语言去渲染本来就很平常的景物,以突出作者心中的“苦寒”。又如《上谷旅夜》

世难那堪恨族游,龙钟更是对穷秋。故园千里数行泪,邻杵一声终夜愁。

月到寒窗空皓晶,风翻落叶更飕飀。此心不向常人说,倚识平津万户侯。 一首诗,连用了龙钟寒窗落叶飕飀给人的感觉只是一派衰飒愁闷。 苏轼曾对孟郊和贾岛的风格,评价为“郊寒岛瘦”,所谓“瘦”就是指贾岛表现的日常眼前的寒苦、僻涩、狭窄、琐细的生活、思想与所见所闻所形成的风格而言的。虽然就其中的每首诗来说,突出地表现他这样的思想作风的并不多,但作者似乎更善于用片言只语来表达这种作诗的态度。当然,在唐代,由于词的双音节化还没有完全形成,诗人也只能极为有限地用一、两个字去表现景物,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选择。在他众多的苦涩诗中,同样的词出现的频率是较少的,由此可见他在这方面的造诣还是相当高的。可就作诗的态度而言,这样的一种倾向,给人以一种消极低沉的感觉,而不是予人以精神上积极有为的鼓舞,这是我们应该看到指出的。但也不是说要对他的私人风格作出批判。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里,不仅缺少知音,而且遭受多次迫害,因此其个人遭遇还是值得同情的。也可谓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吧。



注:

①《唐诗通论》197 刘开扬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1月第一版 ②《长江集新校》前言5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1月第一版

③《唐诗的风采》552 刘开扬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6月第一版 ④《唐诗通论》201 刘开扬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1月第一版 ⑤《唐诗的风采》541 刘开扬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6月第一版 ⑥《长江集新校》前言7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11月第一版

另:所有贾岛的诗文均引自《长江集新校》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09946703eff9aef8941e06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