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

时间:2022-03-20 11:54:2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金色的鱼钩》有感

梅城镇望城完小 曹凤芝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非常感人。作者抓住了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从而揭示出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之情。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尝试到了太多喜悦,也感受到了几许成功。 一、课前准备,不可忽视

这篇课文的内容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关长征的故事,年代久远,学生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这课之前,我先交代学生查阅有关长征的历史资料,了解故事的背景;温习以前学过的毛泽东写的《长征》这首诗,对长征有个初步的认识。当然,光有学生的准备还不够,因为学生年龄小、加上很多同学家里没电脑,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少,所以单靠他们自己课前的准备还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在课前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我考虑到单凭嘴巴介绍或弄几张图片加以说明,学生兴趣不是很大,很难达到对长征了解的目的,于是我想到了既有声又有形的有关长征的感人电影片段。果然,当我在课堂上放映时,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有些同学眉头紧锁,有些同学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惊叹声。看到这一情景,我知道,我这一举措,没错!

二、紧靠导读,形散神聚

在重视课前准备的同时,我还紧紧抓住了课文导读。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层次地设置了三个问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1




课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最感动?为什么?3、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用课件将其展示,让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自主学习,使学生“形散而神不散” 三、快速阅读,刻意训练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故事性也很强。因此,我刻意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初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看得快、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已读完全文,并能说出课文的大致内容了。 四、给予自由,感触心灵

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他们再次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地方令你感动?

而后,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我让他们自由地读、自由地想、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在他们讨论、探究的过程中,我在教室里巡视,我发现第三组有一位同学很平淡地读到:“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当我正准备说什么时,只见这组的组长突然站起来,此时我欲言又止,我真想看看我的孩子们究竟表现如何,只见那位组长说:“大家听我来读读,好吗?”他声音略带颤音,表情非常凝重地读着,我注意到刚才那个孩子的表情不再那么平淡了。当组长哽咽着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这时,我发现这组孩子的眼圈都湿润了。我知道,是他的朗读见效了。他感动了自己,同时也感染了他人!

2




在学生们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当我课件展示为什么说“在这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个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已能说出鱼钩是老班长留下来的,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放光芒。我让他们谈感受时,他们都争先恐后地说,而且说得很好。

其实,孩子们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也就有了感悟,有了表达的欲望。

五、创情设境,拓展延伸

教学的最后,我在屏幕上放映出教材中的插图并且创设了一个情境: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呢?我发现学生的解说条理清晰,入情入境,仿佛他就是画面中的一员,很感人的!

我知道,学生早已被老班长的崇高精神深深打动,于是我向他们建议:像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课后要多读读其它的故事,比如《倔强的小红军》,并将封面图用课件展示,孩子们的渴读表情跃然眼脸。同时,我还假设了另一情境:如果要为老班长立块碑,你准备写些什么?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提高阅读与写作水平。 六、电化教学,乐此不疲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给予了他们足够的自由,更是有效地利用了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比如放映有音有形的电影、出示有声有色的提示、展现栩栩如生的画面,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14f541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