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创新精神

时间:2022-04-06 03:08:4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中西方的冒险与创新精神

2011年诺贝尔奖再次与中国无缘。为什么?不敢冒险!不能创新!尽管近年来孔子被炒得很热,但我们真该静下心来好好反省一下了。

在谈论西方冒险与创新精神之前,我们必须要先说一下西方的地理位置。一般来说,西方国家主要指的是欧洲国家及其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以欧洲族裔为主的发达国家,主要文化就是宗教、科学、民主、人权等现代社会秩序。当然,从这方面来讲,日本也应该属于西方国家。按照世界历史界和考古界对文明的定义的要求:文字、青铜器、城邦,认为西方的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距今约6000年。他们特殊的地理环境,贫瘠的土地使他们自古便具备了与大自然斗争的冒险精神。而过多的贸易,使他们商业发达,商业贸易的进行与发展亦要求有相应自由的环境,以及顾及商业贸易者整体利益的政策。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古希腊人酷爱自由平等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伯里克利就说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平等的环境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高度发达的古典文明。

同样,因为地理原因,西方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紧缺。本土的资源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于是想到去外界。他们每到一处都是野蛮的掠夺,因为这正是他们的初衷。西方的冒险家都是有国家背后资助的,掠夺回来的财物按约定共享。险便意味着财富。《金银岛》《鲁宾孙漂流记》则是冒险精神的代表。

要谈创新,不能忽视学校的教育。斯巴达是古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国家。教育的惟一目的就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锻炼,把贵族成员训练成体格强壮的武士。训练的内容主要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和投标枪。同时也重视培养儿童顽强坚忍、绝对服从的品质。此时,帝国时期统治者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培养效忠帝国的顺民和官吏。变革开始在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的文艺复兴。人们开始重视在个性养成方面的价值,人文主义者在继承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的观念;重视人文学科,大大拓宽了教育内容;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尊重和热爱儿童,重视儿童个性的解放,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反对死读书。

当代西方教育进一步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孩子早期教育阶段是比较放松的,学习主要在课堂上完成,没有太多课外练习,也没有太多高强度且是非对错鲜明的考试。强调的是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完成任务,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规划和完成任务的习惯。在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家长和学校则鼓励往深处发展。同时,受崇尚个体独立自由文化的熏陶,西方国家的孩子从小就有长大成人后完全独立生活的意识,这促使他们较早就开始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一些有追求的孩子,很早就开始为实现他们的梦想做准备。为了实现梦想,他们会主动去寻找对他们将来有用的知识和能力。他们时常在综合能力与同龄孩子相当甚至不及的时候,却在某一方面追求远超同龄人的能力。爱因斯坦就是如此,他除了数学物理其他功课都很一般甚至还不如他人,但却一心追求到当时以数学物理研究闻名的苏黎世大学学习,以满足他深入学习数学物理的愿望。长期的追求,令他的思考深邃,并最终超越同代人,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自然密码,创造出奇迹。

正因为如此,西方产生与自然相争,征服自然的思想。从而令他们更勇于冒险与创新,于险中获利。

而以中国代表的东方则不同。从中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上来看,中华民族


在气候温暖湿润、江河纵横勾联、土地广袤富饶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繁衍、从事单一的种植型农业生产活动。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中国古代的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久以来就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于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崇尚和谐、安稳、平和、缓慢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喜好中庸之道,提倡“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风度,人格上讲究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和特别容易融入群体之中的特点。形成了中国古代小富即满、小成即安的小农意识,固守封闭不思冒险、甘于守成乏于开拓,易于满足鲜有进取。

教育方面,儒家和道家作为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思想的影响最深远、最持久、最具有决定意义。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在个人的追求上,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认知和个人修为上主张“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在个人和家国的协调发展上强调个人奋斗和家国利益的趋同一致,追求的终极结果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和谐统一,崇尚内圣外王和天下大同思想。而道家和儒家相比,它更倾向于清心寡欲和宁静自守,采取的是一种“消极避世”思想。它主张凡事与世无争,顺其自然,一切都超然世外、甘于寂寞退隐,在“无为”中追求“无不为”。在长期的儒道融合交流互促中,使得中国人无论在得意或失意时都能非常容易地找到思想和心理平衡的支点。因此,中国思想中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入世追求,也有偶遇困难挫折就退隐山林、避于桃源自娱的消极遁世思想,这给古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很大的变通的空间,因而也使得中国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下都能活得适得其所。 正是因为中国超强的“适应能力”更甘于与大自然和平共处,虽然现在我们感叹当时先人进步的思想,但这无疑使人们更甘于平庸,固守成规,不愿冒险,更别提创新了。

还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创新与冒险精神的重要,我国的教育度也在不断改革。西方思想的传入,使我们更加看到我们的缺点和优势。而一批批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血液的加入,我们也同样能创造辉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947be819e8b8f67c1cb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