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宋词十七讲》有感

时间:2022-11-27 23:12: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唐宋词十七讲》有感

尚不知叶嘉莹其人,初读“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一句时,莫名的震撼,这需要多少的风雨历程、苦难相随,才有这样的诗句!于是,带着些许的好奇,些许的惊诧,些许的伤感,走进了叶嘉莹!想来,这已经是二十来年前上学时期的事了。

后来深入地拜读叶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以及她老师顾随的《顾随中国古典诗文讲录》,看到了他们的一脉相承,更有叶先生的独到视角。这些,对我的古诗词课堂教学有着莫大的帮助,受益匪浅

对于文学常识,我们随口就能说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而我们对于词的认识,也多是积累于宋词。读叶先生著作,让我对读词有了更深的认识,知道了词起源于酒宴上的唱词小调,是为了喝酒助兴而作,很多的是浓词艳曲的格调,有的是无病呻吟,并没有很深的主题在里面,是一些主士大夫所不耻的。及至后来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词作者,词作品中有着词人的生平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主题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词句更为精美流畅,慢慢地词的地位得以提升,得到主流文人的认可。很多时候,很喜欢词的韵律美,但实在难以读懂。读词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自身身世来理解。词一般用典故很多,如果不细看注解,很难明白那几个简单的字面下所饱含的内容。

叶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对每位词人的分析讲评精到,无论是词人风格特色的演变与形成,还是相同风格词人词作的点滴不同,都能有所顾及。这方面对于我来说是印象最为深刻的。

仅以辛弃疾和苏轼为例谈。

我们都知道辛弃疾和苏轼都是宋词的集大成者,二者并称为苏辛,人们常把他们称为豪放派,与婉约派相对立。“苏辛词虽然外表看似豪放,好像与一般婉约派的作品不同,但是他们的词在豪放之中也仍然有一种婉约的意致”。初读此句,着实震惊,再看实例分析,果真如此。虽然苏辛二人的词都是摆脱了那种绮罗香泽剪红刻翠的作风,而抒写自己襟怀志意的。但是两者的态度是不同的。东坡一方面有儒家的用世志意,一方面有道家旷达的襟怀,可是他的词是他在政治上遭到贬滴、失意之后才去写的,因此多以表现旷达的逸怀浩气为主,并不正面写他用世的志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道出了他的旷达乐观;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宁可忍受现在的孤独,也要坚守气节、忠义,是品格的高洁;“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悲慨之中的一种超脱。辛弃疾却不是这样,他所表现的是他正面的志意,他是用生活来实践他的诗篇,宦海沉浮,屡遭弹劾、罢废,三起三落,一落就是十年,但“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这一收复失地的志意,矢志不渝,可惜是壮志难酬; “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赤子之以为感人肺腑。

《唐宋词十七讲》中,此类的细微对比比比皆是。

读完了十七讲,我感受最为深刻的就是晦涩难懂、用典频频的词在叶先生的讲解下,明白易懂,灵动丰满了起来,能让我们津津有味地看下去,同时更积累了一些如何理解欣赏词的知识。叶先生的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在古典诗词之林中游刃有余,让我们听得懂,觉得有趣,引起共感,我觉得这应是课堂上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6a8fbf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