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3-04-28 22:22: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 要】大学生伴随就业难问题在择业中会产生许多心理困惑,笔者总结了大学毕业生择业常见的心理问题类型,即心理矛盾,认知误区和心理障碍,社会转型、国家政策、高校教育体制和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了择业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心理

1.大学毕业生常见择业心理问题类型

1.1心理矛盾

第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完美的设想与规划和竞争激烈的现实之间的反差往往使满腔热情的大学生灰心失望;第二,创业与环境的矛盾。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往往抱有完美的创业设想,但他们初出茅庐很难找到发挥才能的理想环境,从而导致空有满腔抱负而无施展空间;第三、自我定位与社会期待的矛盾。大学毕业生自我定位容易产生走两个极端,即自负与自卑,当这两种自我定位和社会期待出现偏差时,就容易产生挫折感。此外,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还存在竞争失败、性别刻板印象、家庭与社会的矛盾等。



1.2认知误区

社会需求和求职压力会导致心理认知误区,第一,求职理想化,择业目标和定位超越现实,忽视专业优势,部分毕业生在择业时追求实惠,盲目追求改行第二,一味追求对口,以至于错失良机,如法律专业毕业不愿意做行政文员;第三,攀比心理,身在曹营心在汉或是反复跳槽;第四,走后门,采取不正当手,请客送礼,甚至出卖自己的人格。



1.3心理障碍

第一,焦虑心理。大学毕业生对于能否实现满意职业往往会意志消沉,影响学习和生活;第二、急躁心理,在对用人单位了解较少的情况下匆匆签约, 来发现未能如愿, 又匆匆毁约;第三,挫折心理。就业期望值过高,挫折感强烈,如果再盲目一意孤行, 就可能形成人格障碍;第四,依赖心理。部分毕业生自己不努力,单纯依赖老师和父母,守株待兔,坐以待毕;第五,问题行为。平时没能满足的需要或挫折感可能导致问题行为,如摔酒瓶,黄昏恋,酗酒等。



2.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2.1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变革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市场转变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都在不断更新, 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的影响下,大学生择业观念更趋于多元化,他们在求职中更注重经济效益、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 忽视专业技能和社会期待,如毕业生议论的热词拼爹,认为择业比得就是父母,如此将导致大学生在求职中盲目攀比,功利主义等不良的择业心态。



2.2国家政策

我国在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旨在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增加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去人才培养缓慢和和众多学子求学难问题,可谓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同时就业难问题也随之产生,社会就业岗位数量远小于扩招后毕业生数量,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毕业生尤其是部分冷门专业在择业中承受巨大的压力, 从而形成挫折心理。



2.3高校教育体制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也更新加快,而学校的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社会需求的变化,如专业设置,培养计划,教材资料,教学形式等不符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样以来,毕业生不适合市场需要情有可,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求职中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给他们身心造成巨大的压力,进而出现心理困扰甚至心理疾病。



2.4大学生自身因素

自我认知偏差。部分同学自我认识容易偏向两个极端,即自我夸大和自我贬损。对于自身条件优越的学生来讲,往往对工作要求较高,难以把自己放在正确位置去思考,而对于相对综合实力较弱学生来讲,往往茫然悲观,这两种心态都会导致心理困惑和求职失败;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步性会导致他们在择业中出现心理失衡;此外,自身综合素质



3.应对策略

3.1宏观方面

第一、对于国家来讲,要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如增加大学生村官岗位,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小额贷款,大对用人单位的法律约束等,使大学生看到更多希望,增强求职动力,从而消除悲观失望,迷茫无措的心态;第二、对学校来讲,要开展职业教育。组织学生进行职前教育,了解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学习择业技巧,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面分析求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5adfc098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