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读书法简介

时间:2022-12-31 12:33: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陶渊明的读书法简介

读书同做其他事情一样,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陶渊明的读书技巧就是“不求甚解”。他在自传性短文《五柳先生传》中写道: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四个字,丝毫不是马虎、含糊之意,而是指读书不要穿凿附会,拘泥于章句之中,因小失大。此种读书态度和方法,体现了一种酷爱读书又善于读书的气质。

“不求甚解”作为一种读书方法,古今中外得其益者并不少见。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结果“不求甚解”的诸葛亮在学问和成就上,都超过了“务于精熟”的三人。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也曾说过:“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当代著名学者金克木著有《书读完了》一书,他说“书读完了”,是指对中国古典文籍。如此大的阅读量,如果每一本都熟读精读那还了得!笔者猜度,肯定也是用了“不求甚解”的读书法。由此可见,“不求甚解”的读书法,为古今不少名人所提倡,自然是有它一番道理的。




与“不求甚解”方法相对应的是穿凿附会、拘泥于文字词句,死钻牛角尖。这后一种学习方法往往费力不小,效果却不佳。我国南北朝时,有个名叫陆澄的学者,从小好学,相当刻苦,“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可他读了三年《易经》,背得滚瓜烂熟,却只限于字面的理解而对书中的道理,他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在学术造诣上无甚建树。后人在总结陆澄的读书法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他“拘泥于章而疏忽于会意,活脱书橱也”。

“不求甚解”读书法还有一个好处,它使读者不被作者牵着鼻子走,从而摆脱过多的微观约束,宏观地高瞻远瞩地往前走。同书本打交道,无论是打基础,搞专业,或是更新知识,都有一批首当其冲须得下功夫研读的书。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坚持有计划地、高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bc6f4db4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