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金克木、张中行随笔创作特色比较 随笔是智者的文学,它在即兴的闲谈中蕴含着深刻的 道理,面向人生,重哲理感悟以启人心智,以说理议论而见 长。当代随笔的代表作家如余秋雨、金克木、张中行等,在 这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表现了人、历史、自然交融中所 闪烁岀的文化的理性精神。深邃的哲理与充满着艺术想象力 的激情完美结合,形成了酣畅淋漓,热情奔放,以抒情的语 言表达深刻道理的审美特色。他能够美丽地描绘平凡,渊博 地议论人生,每一处自然景观都会触发起他的幽深之思以及 督智的颖悟,以精神的“思”与“悟”提升文学的品位。如 展露作家对艺术、对历史、对文化无限挚爱情感的《道士塔》; 表明文化良知,表现健全而响亮人格的《风雨天一阁》、《都 江堰》等。《风雨天一阁》中所写的范钦乃至范氏整个庞大 家族代代相传为守护天一阁的藏书所经历的极其艰难、极为 悲壮的事迹,展示出中国文人艰辛的心路历程及他们重常人 之所轻、轻常人之所重的高尚人格。《文化苦旅》中不少篇 章如《柳侯祠》、《青云谱随想》、《狼牙脚下》、《庐山》等则 表现了作者对中国的贬官文化及隐逸文化的热切关注。作者 是怀着对民族与时代的双重真诚,努力在民族文化的深入发 掘中探求、反省和寻觅健全而响亮的文化人格。而这种努力 又正好适应了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社会转型期,人们重新 审视传统借以调整文化心态的需求。作品在风格上所表现岀 的端正和严肃、情感的强烈和悲怆,也有别于现代随笔的自 由随心、即兴闲适的风格。 随笔作为人格智慧的艺术结晶,它所展示的理性精神又 是以深厚的文化作为底蕴的。当代随笔作家中老一代的学者 张中行、金克木的随笔作品以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人生阅 历,世纪老人平静的心态和自由的气度提升了随笔的品位。 金克木在20世纪30年代即有随笔问世,而“一发而不 可收”则是从八十年代开始。他的随笔主要发表在《读书》、 《文艺报》、《群言》等刊物上。《读书》中他有“无文探隐” 专栏,仅2991年即在此发表随笔九篇之多。后来他的随笔 结集岀版了《天竺旧事》、《燕啄春泥》、《燕口拾泥》、《金克 木小品》等。他的随笔广征博引,流转自如,无掉书袋之嫌 却有益智之效,其学术性与知识性都极强,在学者的文化随 笔中独树一帜。语言又极为精炼而见解深刻独到,堪称“文 约而事丰”的范例。例如《北京对话》中这样写道:“北京 城是五个朝代建造的。这五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分属五个民 族。辽是契丹族,金是女真族,元是蒙古族,明是汉族,清 是满族。现在的北京是新的,又是旧的;是中华民族中许多 民族共同建造了一千年的。又是当代新修的,天天出现新建 筑。这就是当代中国对北京城作出的新贡献。” 张中行的随笔在内容与风格上与金克木相比较有较大 的差异。张中行的随笔在内容上除忆旧文章外,多数则是论 及人生道理的随笔,如《神异拾零》、《安苦为道》、《案头清 供》、《剥啄声》、《临渊而不羡鱼》等。其特色是,有悲天悯 人之怀,重质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2a74680748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