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教案(附备考资料)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点: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阅读积累白居易的《琵琶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现在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的古诗背得多。 2、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寺 菲 觅 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 三、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3、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 2、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3、多种形式朗读比赛。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资料: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我们从紧跟后面的“常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fe3940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