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古诗《江南春》教案

时间:2023-03-31 02:09: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幼儿园大班古诗《江南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和诗作中流露出的历史沧桑感 三、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


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教师点拨:

1、明确诗词作品中“虚”的表现手法,诗词不是写“实”,需要艺术工。

2、明确诗作后两句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与后两句相配的分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85544d26b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