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小故事 老百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张挂春联的呢?从正式的史料记载看,目前尚无定论。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传说有一年他为自家撰写了一副春联,上联是:春风春雨春色,下联是:新年新月新景,写完就让人把这幅春联贴出去了,可是春联贴出去后,浆糊还没干就被别人揭走了,为的就是收藏他的书法作品。 王羲之知道后只好在写一幅,莺啼北星,燕语南郊,没等浆糊干了又被人揭走了。王羲之就又写了一副春联,这次没有人再去揭了,原来这次王羲之写的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众人一看这春联不吉利晦气,谁还要啊。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王羲之让他的儿子把这幅春联的下半段再贴出去,下半段写的是今朝至和昨夜行,连起来就是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这么一来晦气的两句话,就变成大吉大利的春联了。 到了明代楹联发展到了高峰,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赏作楹联风行全国,百姓贴春联出现在了大街小巷,满墙红纸气象一新的景状,据当时的诗人袁宏道说,街市上甚至可以骑马看年对,成为一景,可见当时春联盛行的程度。 为什么明代楹联创作会空前繁荣呢?一个原因是明代初期和中期经济比较繁荣,繁荣的经济必然会促进和带动文化的发展,另一个原因是明太祖朱元璋酷爱楹联,他自己也非常擅作楹联。 传说一日朱元璋微服出访,在菜市场遇到一个卖莲藕的农夫,见莲藕白皙细腻,不禁联兴大发就问:“你会对对子吗?”农夫点点头,朱元璋便拿起一节莲藕,出具到:一弯西子臂,农夫也拿起一节藕,用刀拦腰砍断,指着藕的横剖面说:七窍比干心。 农夫为什么把藕的横剖面上的小孔说成是比干心呢?这里面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商纣王荒淫无道,整天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他的叔父比干,曾多次劝谏结果惹恼了他,商纣王对比干说:“听说圣人生有七窍之心,把你的心挖出来给我看看!”挖出来一看果然如此,后来人们就用七窍玲珑比干心来形容心眼很多。 朱元璋和农夫的上下联真是漂亮极了,上联把藕比作美女西施的手臂,下联则把藕的孔比作说成是比干的心窍,上下两句从外到内,由物及人,对仗工稳,用典妥帖,朱元璋一高兴便赏了那农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91cafd8df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