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唐诗的理解

时间:2022-11-18 13:15: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对唐诗的理解

时代造就了唐诗风格,性格决定了诗人的笔触,很多伟大诗人的作品如果对

调,会显得那么的不协调,甚至可以说就是错误,能吟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只能是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便是杜甫的情操,而唯一冲破自我感知与社会影响力的诗人,我认为也只有李商隐,说他虚伪也好说他浮夸也罢,他没有属于自己的时代,确让我们铭记至今。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巅峰,唐代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文化也就得到了一个空前发展的阶段。唐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词的高峰,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积弱之宋实难企及,明清两代,国势渐衰,也难望其项背。 自信使得唐代文人拥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一批批优秀文人不断涌现。加上唐代科举中的经赋取士,进一步刺激了文人对文化的追求,从另一个方面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有唐一代,浪漫与现实并存,古体与格律同行,凡物皆可入诗,使得文人在作诗的时候有了更加广阔的挥洒空间。正由于巅峰在前,使得后人只能仰视,正所谓“唐后无诗”。初唐时期便有优秀的“初唐四杰”为诗呈现出新的面貌。于是在很短的时间,伴随着唐的全盛,唐诗也到了这个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大放异彩的时期。“盛唐之音”是谓为壮观的,多种体裁的诗不断涌现出来,很多诗都有种蓬勃向上的盛唐时代精神。李白与杜甫,都为这个时代涂上了绚丽而不退色的一笔。中唐先期,陷入了盛唐后的空寂,然而后期,许多优秀的诗作又如雨后春笋,在历史的诗篇上留下痕迹,到了晚唐,即便国家衰落,李商隐等人却为唐诗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让唐诗不随时代消亡。

如果说我们仅仅揣测唐诗只是当时人们普遍的说话形式和文学创作技巧,像后来的宋词、现代诗一样,我觉得这样说必然是不对的。也许在那个年代,唐诗与宋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然而,作为一个后人,我头脑中的唐诗与宋词已是水乳交融再也分不开了。从牙牙学语便开始一字一句地背唐诗与宋词,都是最简单的,也是最侩炙人口的作品。可是一个小孩不会了解那么多,所以打开始接触,唐诗和宋词便牢牢地系在一起了。可是说唐诗宋词之间如果被认为是简单的并列或者简单的传承,我认为是更加有失公允的,在我看来唐诗和宋词就像是老师和学生,学生学到出师出去自立门派,自成功夫大师,又广收学徒,而当我们后人看来谁高谁低自然一目了然,虽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师徒确也是师从一脉,而又各具特色。而与现代诗相比,我觉得唐诗显得刻薄的多,无论从形式和押运都被现代诗所不容的,可是我却觉得,诗歌本来是一种创作形式,倘若只如说白话和艺术字堆砌的同时加几个断行,我觉得更加没什么意思,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孰高孰下我觉得一目了然,有人说现代诗是时事所趋,我觉得当我看到一些不入流的作品时不觉总是想起那首为赋新词强说愁。

唐诗无疑不仅是艺术巅峰,更是文学巅峰。他所蕴杂的文学韵味更是无穷,唐诗可以是励志的我们看诗人动不动就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动不动就说“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动不动就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动不动就说“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我们发现唐诗的世界大得很,力量充沛得很,精神豪迈得很。初盛唐的人要是失恋了,痛苦了,说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就会哂然一笑,心情好起来了。要是暂时经过苦难,重新克服了困境,就会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会对前途重新有希望。诗人要是曾经被打败,曾经受大挫折,后来又东山再起,拨云




见雾,就会说:“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重来!”心里充满自豪的感情。诗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他就会有这样的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唐人看不惯有些小人得势,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是唐诗中骂人最厉害的一句话,骂得很有力量,以历史时间作尺度,眼界十分开阔。 唐诗又是抒情的,以唐诗写女性为例。唐诗一提起女性,就有一种多情多义,就有一种温馨体贴。唐诗绝不是大男子主义,也绝不是轻薄浪子。有些现代人,自以为进步文明,拿工商社会的娼妓跟唐宋社会的歌妓相提并论,因而鄙视中国古代写女性的诗歌。其实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对女性的奴役和压迫,在这个问题上,并不能证明工商社会就比农业社会高明,也不能证明农业社会比工商社会高明,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不能因为这种奴役和压迫现实的存在,因此就来抹杀文学的独立、历史的、正面的价值,似乎文学只不过是“反映”而已。其实,文学又何尝不是一种“抵抗”一种“创造”呢?从唐代举子“春风得意”的欢欣,到宋代词家“浅斟低唱”的自觉,既是抵抗政治压力的心理补偿,又是区别于名缰利锁的自由人生的觉醒。女性与山水,乃是千年来中国诗人在专制制度下舒展精神自由的两大乐土!而唐诗的骨子里是尊重女性的。大家都知道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痈名”,那其实是最无奈的自嘲:“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读来但见其傲兀不平之志”。杜牧尽管是风流倜傥的才人,也曾经与一位女子深宵话别,难分难舍,写下“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样深情的诗句,这哪里是后代的浮艳轻佻之作能比得上的!唐诗无疑又是提升人格的,唐诗中常常提到大江大河、高山平原,因为唐诗主要是中国北方文化发展到极盛时期的诗,所以要写就写高山大河,所以宋词多半是小桥流水,唐诗多半是高山大河。中国文学写高山大河写得最好的作品,我敢说至今没有超过唐诗的。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豪情雄壮,比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比如“白日依山尽”“大漠孤烟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都力量充沛得很,生命强健得很。长江、黄河、高山、大川、太阳、月亮,唐诗就是想来一个惊天动地,就是想贯通宇宙生命之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个风烟,大气得不得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天姥连天向天横”,这个“上青天”、“向天横”都是直上直下将人的生命与宇宙生命相贯通。盛唐诗人、宰相张说大书诗人王湾的诗于政事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正是代表唐人的审美意识:天地之大美、自然之伟观———黎明、春天、新年,一齐来到人间,使人间成为美好的存在。“生”字、“入”字,热情奔放,是生命化的大自然。天行健,生命刚健、积极有为,迎向清新与博大。 有些看起来很平常、很安静的诗,也有一种有天有地、贯通宇宙的元气之美。比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那个“水穷处”,通往那个“云起时”,都是宇宙生生不息的气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青未了”三个字,不正是生生不息的春色天边无际地流淌么?有一个诗人有一天晚上突然睡不着觉了,找不到原因,只觉得身子很暖和,原来经过了一个冬天,地气开始回暖了,于是他写诗说“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你们看,诗人的生命节奏,感通着宇宙的生命节奏。老杜有一句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后代的诗人特别喜欢。那是安史之乱后黑暗的唐朝社会,一个无月的黑夜,诗人忧心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937de3d08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