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读懂古代诗歌

时间:2022-08-30 04:10: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怎样读懂古代诗歌 怎样读懂古代诗歌

古代诗歌,有比较浅显易懂的,但更多的在阅读理解上会有一定难度。有时读一首诗,看了几遍还是不甚了了。遇到这种情况,可尝试以下的方法,或许对理解诗意能助上一臂之力。 一、注意诗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往往点明了诗的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阅读时要注意将诗句的内容与诗歌题目结合起来理解。

如北宋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一诗,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春天登楼远眺所见之景,抒的是怀念家乡之情。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这首诗出现在2005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中,要求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从的感情变化。如果我们注意了诗的题目,就能不难分析出这是眼前之景触动(惊)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答题就不会有偏差。 再如唐代诗人张旭的《山中留客》,诗题点明了这是一首挽留客人的诗,诗的内容,便是诗人留客的话: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诗中最后两句描写高山云深,景色奇妙,表达的是以美景留客之情。如果不注意诗歌题目,就可能误解成只是诗人自己对美景的留恋之情。

还有一些诗歌,根据题目可以看出其体裁。如汉代以后的诗人用古乐府诗的题目写诗,有塞上曲、塞下曲、从军行、陇西行、长干行、子夜吴歌等,其体裁还是乐府体。唐诗人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由题目可以断定这是乐府诗。

二、注意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霜叶红了,有人赞美红于二月花有人却伤心地觉得总是离人泪因此,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如南宋诗人戴复古的《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考题中加了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一关于诗人所处朝代的信息,提供了解读这首诗的钥匙。南宋后期,国家衰亡已无可挽回,这让许多爱国诗人伤痛之极。诗人登高远望,昔日大宋的江山都已沦丧,痛苦得不忍心再看,以致希望有高山挡住视线。这种想看又不忍看的矛盾心理,将诗人因国家败亡而生的无尽伤痛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力主改革,但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态度。不管处境如何,寒冷且无花为伴,梅花依然会开放,并逸香于世。

又如王维是一个亦官亦隐的诗人,有了这样的背景知识,再来读他的《竹里馆》,就很容易把握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人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都写进这美妙无比的景色中了。

三、注意诗的语言特点。


诗歌的语言与散文的语言不同。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同样一件事用散文的语言来写,会是很长的一句话,或者是几句话,而诗歌却只用几个字。如高楼聊眺望,若是写散文,会先交代某年月日,在某地登上一座怎样的高楼,然后再写极目眺望远处的情景,而诗句只5个字。诗歌语言也富于跳跃性,在句与句之间留下很多空白,需要读者通过想象作补充,还原诗歌的场景。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访者与童子的三番问答,至少要用六句话来写,但诗人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四句二十个字。这就在句与句之间留下了空白,要我们读者去想象补充。此外,由于诗歌不仅讲究凝练,还要讲究韵律,因此,诗的语言往往会打破语法规则,或者省略散文中不能省略的句中成分,或者改变正常的语序。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就是直接将名词并列成句,既不用动词,也不用连词。再如杜甫的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就是典型的语序倒置。此例按正常语序应是:鹦鹉啄香稻馀粒,凤凰栖碧梧老枝。当然语序正常了,诗的节拍便失去了,也完全不符合原诗韵律的要求了。 因为诗在语言上有其特殊性,所以诗歌的解读首先就要在文句上读懂它。这方面可以做些翻译古诗的练习,将诗的语言变成散文的语言。比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此诗描写诗人闲居的山间小屋清新幽静的美景,表现了闲居生活的恬淡自适,抒发了期待着与老朋友见面的喜悦心情。首联中的是富于想像力的用词,阅读时要通过想像再现其景象。诗中颔联的两句与颈联的出句都是语序倒置的。颔联按正常语序应为:怜新雨后竹,爱夕阳时山。倒置后,将竹与山置于句首,突出了诗人茅屋所处的幽僻之——坐落于竹林边、山脚下。颈联的出句按正常语序应为:闲鹭常早栖。这一倒置主要是格律上的原因。对句中的迟是韵脚,只能放在句尾,这就使得出句要通过倒置来与对句构成对仗。全诗诗意为:山泉沟壑像飘带萦绕着茅屋书斋,墙头长着幔帷一般的薜荔,云霞就像是从薜荔中升腾起来的一样。刚下过雨的竹林和夕阳映照下的山峦多么叫人喜爱。悠闲的白鹭常早早回巢栖宿,秋花饱含生机比别处落得更迟。家童正在打扫爬上滕萝的小径,我昨天与老朋友预约了会面的日期。 诗歌的解读需要想象与联想,这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也使得诗意呈现多义性。读诗时的想象,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合乎情理。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室内之人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她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四、注意诗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形象。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解读诗歌就要用心去把握蕴含于”“中的情意。在古典诗歌中,有一些意象在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笔下反复出现,其涵义也具有了稳定性。对这些常见意象应作为读诗常识把握好。下面举例介绍一些常见意象:

1、杜鹃:常用于表达难以抚平的思归的愁绪。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湘竹:常用来表达悲伤的情思。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3、哀猿:常用来表达心中的哀愁。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江寒早猿啼,松暝已吐月。

4、春:常用以表现温暖、生命与兴盛,表示美好的时光。韩愈《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也常用于表现伤春、惜春之情。梅尧臣《苏幕遮》落尽梨花春


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5、秋:常用来表现肃杀、衰败、凄凉的情调。阮籍《咏怀》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杯销浊酒,愁眼见黄花。(悲秋) 6、雁:寄寓对故乡的思念,表达对亲人音信的盼望。方岳《泊歙浦》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7、登临:这是一个人体动作意象,用于表达叹老、思乡、怀人等多种情怀。杜甫《登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8折柳:表达绵绵难尽的别离之情。刘绮庄《扬州送人》思君折杨柳,泪尽武昌楼。 9、黍离:表达对故国的眷恋,对故土沦亡的悲叹。柴望《多景楼》昔日最多风景处,今人偏动黍离愁。 10南浦:表达送别的伤感。祁德渊《送黄皆令》片帆南浦离愁结,古道河梁别思生。 11、春草(芳草):表达思念与惜别伤离之情。王昌龄《出塞》寒雁春深归去尽,出门肠断草萋萋。

12、枫:表达怀人与惜别的愁思。李百药《途中述怀》目送衡阳雁,情伤江上枫。 13浮云:象征奸佞势力。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用以表现游子的漂泊不定。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转蓬:表现漂泊的孤寂与哀伤。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5、水:最常用的涵义是表示时间的流逝。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6、月:月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其涵义有约定性的,也有非约定性的。约定性的含义主要有团圆与思念、故园的象征、永恒的象征、美的象征以及寄寓淡泊闲逸、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等。刘绘《有所思》佳人不相见,明月空在帷。张文光《清淮晓发》五更月照他乡影,万里河流故国声。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苏轼《宿望湖楼再和》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以上介绍的均为常见意象的约定性的涵义。这些常见意象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五、注意诗的最后两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杜甫有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看前两句,只是写色彩明丽之美景,情感如何还难以确定。后两句则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再如刘禹锡的《秋风引》诗: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此诗前两句写秋风雁群,已通过意象含蓄地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而后两句直接写出孤身在外的客子最先听到了吹动庭树的萧萧秋风,将全诗的主旨点得明明白白。 又如李适之的《罢相作》。李适之曾于唐天宝元年任左相,至天宝五年被奸相李林甫排挤罢相。为此他写下这首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诗中的避贤是让贤的意思,乐圣是爱喝酒的意思,用了三国魏邈好酒的典故,魏邈称清酒为,浊酒为贤人。此诗末两句,直接写出世态的炎凉。昔日座中客,现在怕牵连而不敢再上门了。诗人对这些小人的鄙夷之情由末两句而点明。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可供阅读诗歌时参考。当然,读懂诗歌的根本途径还是要靠多读、熟读,再好的方法也只能起一些辅助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94b96a183d049649b6658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