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的现代诗派与40年代的九叶诗派的异同 编辑出版学1111班,林菊红 一、 名词解释: 现代诗派: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 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 两者的不同之处: 1、 两者的特点不同 现代诗派: (1)、从诗歌内在审美机制的衍化角度来看,现代诗派的诗美建构是对初期象征诗派象征品格的继承与超越,其诗意核心是象征主义。 (2)、从内容上看,现代派诗人追随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向内转的创作风格,力图充分展现诗人的内在情感而不是表现现实世界,诗歌的主题来自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彷徨和失落。 (3)、在诗歌技巧上,现代派继承了初期象征派对“纯诗”的强调,对“契合”与“暗示”的强调,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借鉴。但是,现代诗派排除了对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意象的盲目照搬,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 九叶诗派:九叶派特点之一注重现实。 (1)、在诗的表现内容上,“九叶派”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 (2)、在诗与现实的关系上,“九叶派”主张“要扎根在现实里,但又不要给现实绑住”。 (3)、在艺术表现上,“九叶派”自觉地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 2、 两者的诗歌内容不同 现代诗派:多写自我情绪与感觉. 九叶诗派:追求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美”。 3、 两者的表现手法不同 现代诗派:多意象的组合,非逻辑的观念联络 九叶诗派:间接性的表现形式:意象/象征/借喻和客观性的抒情风格:思想知觉化对民族与人民命运的强烈关注 4、 两者的诗歌主张不同 现代诗派: 施蛰存代表刊物撰写了《创刊宣言》,提出:“《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纯然是现代的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 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的现代的诗形。” 九叶诗派: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5、 两者的艺术风格不同 现代诗派: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 九叶诗派:艾青的评价可以概括:"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 6、 两者的诗歌创作不同 现代诗派:现代派继承了初期象征派对“纯诗”的强调,对“契合”与“暗示”的强调,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借鉴。 九叶诗派:他们在诗歌艺术上追求诗歌的“平衡美”。 (1)、九叶诗派在创作中自觉地追求诗歌艺术与现实的“平衡美”。 (2)、九叶诗派在诗歌内容上追求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美”。 (3)、九叶诗派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美”。 (4)、九叶诗派在诗歌创作中追求中西诗歌艺术融汇过程中的“平衡美”。 7、九叶诗派九叶诗派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追求“新诗戏剧化”。 三、两者的相同之处: 1、两者存在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40年代的九叶诗派与30年代的现代诗派存在着一种直接的承接关系,在30年代就在现代诗派的刊物上发表作品,原本就是现代诗派中的成员。、 更为重要的是,九叶派与现代派的诗人在接受西方象征主义与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和向自身传统转化方面,有着许多一致之处。 同时,九叶派诗人对于现代派诗人的艺术主张又有新的发展:“30年代就出现的‘荒原冲击波’,到40年代的‘新生代’诗人们中间,得到了更深刻的美学反响。30年代现代派诗人提出的诗与音乐分离这一思想,同样在‘新生代’诗人们的创作中得到创造性的延伸。对于中国传统中的晚唐诗词所代表的脉系,他们也是同样地情有独钟。……他们所提倡的‘现实、玄学、象征的综合’这一原则,比起30年代现代派诗来,大大增强了‘现实’的成分,但是在‘象征’与‘玄学’这样两个区别于现实主义诗潮的基本要素方面,仍然是明显地继承了戴望舒、卞之琳们所开拓有新诗传统的” 。 2、两者都具有现代诗歌的特点。 现代诗歌显出高度综合的性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的同样强烈的社会意识,现实描写与宗教情绪的结合,传统与当前的渗透,"大记忆"的有效启用,抽象思维与敏锐感觉的浑然不分,轻松严肃诸因素的陪衬烘托.即现代诗歌是现实,象征,玄学的新的综合传统 3、新诗现代化的抒情方式 (1)、语言表达的暗示性或间接性.(47年5月18日《大公报·星期文艺》)以与思想感觉相当的具体事物来代替貌似坦而实图掩饰的直接说明. (2),新诗的戏剧化(48年6月《诗创造》12期)如何使意志和感情转化为诗的经验,即设法使它们得着戏剧的表现,而闪避说教或感伤的恶劣倾向.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9fb1c6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