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恽寿平的“没骨”花卉 作者:李雅宁 来源:《未来英才》2017年第21期 摘要:在“清六家”中,恽寿平最为特殊,他以他对艺术的独特、个性的见解,创造性地发展了“没骨”花卉的传统技法[1]。他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花鸟在色彩方面上的突破,他的花卉色彩明丽,以清秀、柔丽代替了浓艳富丽的特点,具有新的风貌。他善于轻妆淡写的技法,侧重以水墨、色彩直接在纸上晕染,没有勾线的“骨”迹,创造性的发展了没骨花卉画的传统技法。他借“没骨”花卉这一古老的绘画形式,来抒发对美的感受,而且融汇了写意画法,开创了生动活泼、风格秀朗、灵活、奔放的“写生花鸟”,让人看到了写实的魅力,人称“常州派”[2]。 关键词:恽寿平;“没骨法”;色彩;写实;技法 “人如画,画如人”,恽寿平就是如此之人。他一生坎坷,饱经困苦,以卖画为生,他的气节和人品受人敬重,而他的画也如他的人一样,具有高洁而不流俗的风格[3]。 恽寿平,初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白云外史,瓯香散人等,江苏武进人。他幼年时跟随伯父恽向学画,对恽寿平的山水影响很大。后改习花鸟,继承和发展了徐崇嗣的没骨法,创造出了形象生动、色彩明丽、笔调简洁的新画风,时人争相效仿,在常州一带更是风行,人称“常州派”[4]。 “没骨”,“没”其“骨”,将做为“骨法”的笔迹用墨掩盖起来,或者不用勾外轮廓,直接用笔点染,这种画法来源于花鸟画。 在清朝,“没骨”花卉在恽寿平的笔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他抢救了几乎失传的“没骨花”,并为之创造。而且他对自己的“没骨花”进行了大量的尝试,独开生面成为一代写生正派。在他平时的作画过程中,很重视写生,在他所住的庭院里,种了很多的花草,他的写生花卉,简洁精确、赋色明丽,比较有大家的风度。但恽寿平并不是单纯的写生,而是在写生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思想在里面,直抒胸臆。 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家们一直在努力追求“雅”和“逸”,避免他们所讨厌的俗气,基本上采用淡雅的色调。恽寿平不仅继承了宋元以来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又有自己的色彩表现特点,形成了幽淡、明净的色彩特点。恽寿平用色以浅淡为主,但又主张在浅淡中见厚重,在他所处的时代,有的人将淡墨与淡设色与“逸品”等同起来。那么,为了改变这种不好的画风,恽寿平特别强调在浅淡中体现沈厚。同时,他认为不管是淡逸还是厚重,都有一个适当的度,都不能太过,恽寿平还认为,熟练掌握浓淡设色的技巧对画家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他本人对浓淡的色彩表现技巧十分纯熟,他的没骨法的具体画法是用毛笔蘸颜色直接在纸绢上点染,不用墨笔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8e65c657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