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的这篇散文写得很温润,很怀旧,晶莹瑰丽,自然大气,带着南方小镇特有的潮湿气息和鲜明的童年情绪。那在细腻的笔触中逐次呈现的遥远的生活经历,那因作者温情脉脉的描述而熠熠闪光的敏感少年的心事,那从容不迫地融合了雨水味道的优美文字,都集中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在我的阅读中,悄然绽放,绚丽,温暖。说真的,遭遇这样的文字,的确是一种幸福。 在《雨和瓦》中,苏童对童年往事倾注着一种极大的热情。他以感觉上的细腻和灵敏,振动回忆和想象的羽翅,逼真再现了20年前熟悉的生活场景和香椿树街少年的一种美好记忆。这个记忆分两个镜像来完成。一是室内听雨。通过对雨的声音、雨的节奏、雨的性情、雨的过程以及雨中人们的表现的复原和摹写,来展示少年时期的“我”对雨的迷恋、憧憬和钟爱。二是雨中体验。这是一次意外获取的奇特体验。滞留在库顶的“我”亲历了雨水的泻落和冲刷,目睹了雨和瓦壮美而奇特的协奏。并从瓦重新焕发出的神采中,发现了“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然而细品文本,我们会知道,雨和瓦不过是苏童精心设计的道具而已,苏童的智慧并不仅限于给我们提供一种生活的浪漫枝节,而是更指向了深层的精神内核,即要传达他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描述,传达对平日所漠视的亲情的再发现和再体验,以及由经年之后的物是人非给灵魂带来的巨大冲击这样一种意图。从行文看,苏童的传达是成功的。那些留存于记忆中的有关亲情的碎片,成了“我”心灵深处温馨而永恒的风景,抗拒着雨的恐怖和孤独,照亮了“我”未来的行程。 在艺术上,《雨和瓦》充分运用了时空闪回的小说手法。苏童不愧是极具叙述天赋和想象力的作家,他以非同寻常的玄想和艺术的直觉能力,在短短的千字文中,却能尺水弄浪,一波三折,行文节制而冷静,叙述温婉凄迷,充满诗意,读来让人心动。“20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入篇突兀,不同凡响。一次听雨,一次沐雨,两次体验既构成对聂鲁达评雨句的质疑,又是对聂鲁达的一种反驳。回忆引出终难释怀的亲情,而亲情又使回忆更加刻骨铭心。此外,《雨和瓦》的语言华美而柔软,一句一句很贴切,营造着磁力和弹性,有一种畅达的气势和超低空飞翔的魅力。阿成所说的"绵密通透,光感适宜",可能就是这样子的。这大概是小说家散文与众不同的地方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a9356c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