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处理外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碰撞问题研究-4页文档资料

时间:2023-03-20 13:33: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英语教学中处理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问题研究

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与深入,跨文化交际情况会经常出现。如何让学生在掌握与了解语言文化同时,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有效交流与沟通呢?这个问题得到了英语教学界与广大教师广泛关注与深入研究。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当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理念,已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与外语教师共同认可。“文化”一词有着丰富内涵,国内外关于文化解释不胜枚举。文化是个复合整体,包括生活与学习中方方面面,储存了一个国家与民族全部经验与智慧。

过去几十年间,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贯穿各国文化知识与习俗之间关系,其相应研究在我国已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这种研究成就取得主要集中在对外语文化教学与外国习俗研究上,中国文化与习俗教学研究被广大英语教学研究者忽略了。这种情况导致了大学生对外国文化一知半解,?ψ约汗?家文化也不甚了解,更不用说用英语或者其他语言把它们表达出来了,这给大英语教学中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顺利融合制造了障碍。只有深刻地了解本国文化,才能更好地继承本国优良传统。只有更好地了解外国语言文化,才能更好地“师夷长技”。只有充分地了解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将二者完美地融合起来,才能让两种文化激情地“碰撞”,从而让自我见识得到升华。英语教学中处理好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问题,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明白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不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获得更大专业发展。 一、将中外文化学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必要性 (一)中外文化教育是实现英语教学目重要途径

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外语教育是在一般意义上“素质教育”框架下进行,而不是单纯应用性技术训练。明确外语教育教育意义是十分重要,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外语教育定位一直游离于教育整体框架之外,外语教育被认为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而不是教育学范畴。由此产生结果就是外语教学长期以语言为中心,却对学生个人文化素质或意识方面培养不够重视。“教学”与“教育”在理念上是有差异,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高校英语教学都是“纯语言教学”。而“语言教育”是既包含语言又包含文化,把“语言教学”转变为“语言教育”是缓解大学英语学习中外文化碰撞有效途径。文化教学必须被包含在外语教育中,要减少学生在使用语言时因为不能把中外文化融会贯通而造成交流障碍,要提高学习者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相对应文化,语言学习独特之处就在于不能只局限在语言本身学习上,应该注重学习该语言相对应文化,了解另一种文化领域,这才是学习语言最需要注意地方,把握好这一点,学生就能得到比较大收获。外语教学需要让学生学习异国文化与本土文化是截然不同,代表着不同思维方式及世界观。可以说,学习另一种语言过程既是积累丰富文化资源过程,也是不同思维方式、世界观学习与融合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语言同时也提高了自身文化适应能力,学习者未来发展有至关重要作用。在外语教育中,如果高校与教师单纯重视语言本身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对其相应文化理解,只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语言技工,在与人交流时会单调而乏味,而且容易给对方造成误解,浪费文化资源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交际效果,这种教学是不可能达到“素质教育”要求。所以,加强中外文化教育是达到外语教育“育人”这一目标必不可少关键环节,高校与教师要非常注重学生对中外文化学习。 (二)中外文化教育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大多数高校是将英语作为纯语言来学习,就其功能性、交际性来说有很大限制。目前来看,学生使用英语机会比较少,大部分是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日常交际活动主要依靠母语进行,外语只能算是备用。我国虽然非常重视英语教学,各个高校与教师还有广大学生为学习英语付出了许多心力,但是英语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仍然达不到与外国友人流利沟通水平。此外,交际教学过程中还要受到具体“交际需求”或“交际目”制约。然而对绝

1


大多数学习者来说,这些目标是不明确,我们并不清楚未来需要哪些交际方式,哪种交际方式更受人推崇。所以,尽管语言技能是我国外语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部分,但是仍然不能改变单纯地英语当成一门交际工具来教学不符合我国国情这个结论。

在我国,外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中非常受重视一部分,而文化教育又是衡量国民人文素质标准之一,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把外语教学重点放在文化教育方面,让学生在学习外语交际能力同时也不放松对文化知识获取。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曾说过:外语学习也许意味着是另一种世界观学习。”大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能了解国外文化知识与语言习惯,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思维方式,认识不同世界观与价值观,在不同文化碰撞中,大学生突破了本土文化约束,提高了自身文化涵养,开阔了文化视野,学会了换位思考,也开发了自己思维,提高了自身文化品位,从而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成为适应全球化趋势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

(一)委婉语导致文化碰撞 委婉语(Euphemism)是一种理想交际表达方式,人们希望在沟通与交流过程中找到一种恰如其分表达方式,就是让双方能够成功地完成沟通、交流,使双方都觉得交流是愉快,它使用更含蓄、巧妙语言来表达各种不便直言意思。委婉语应用丰富了语言表达,具有独特修辞意义,产生了一种独特语言效果,让交流变得更加愉悦。 在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委婉语有非常普遍应用。比如,中国人不忌讳说“老”,年纪稍稍大一些人闲谈时甚至会互相比较谁可能更“老”,表示更有资历。然而在西方国家,语言表达过程中是没有“老人”old people这种说法,只是“senior citizen”或“the longer-lived”。这种习俗语言产生主要是由于在中国有“尊老”传统,认为年老人往往具有丰富经验与人生阅历,是非常值得年轻人尊敬与学习。而在西方国家,人一旦变老,就意味着可能会被主流社会抛弃,所以在西方国家生活人们都比较怕说“老”,尤其是被人说“老”。在语言应用上,与我国语言相对应“退休人员”(retired people,常使用语言是pensioners,而我国语言中“残疾人”(crippled or disabled man,在西方语言中则常常用词语是“special man”,等等。 委婉语是各国语言交流现象中一种常见形式。在日常交流过程中,通过使用委婉语,有时能够避免出现因为语言过于直白而伤害对方情形,让双方都不至于尴尬,从而使双方交流更加顺利。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应使学生正确理解与把握委婉语使用方法与使用方式,这将有利于更好地应用英语语言以及恰当地处理跨文化学习时文化碰撞。 (二)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文化碰撞

语言学家Hall曾经说过,“语言是作为人类交流思想媒介而产生,是人类传递信息载体,但是人们在语言交流时候仍然存在着一定交流障碍,这是因为人们生活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除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观点外,人们还经常需要通过无声语言来传递自己某些情感”。可见,语言在社会与人类发展进程中重要作用,人们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语言。

不同文化背景会产生不一样礼仪与礼貌以及各种表达方式。在许多发达国家中,女生之间见面时常紧紧拥抱,久别重逢夫妇相见则以拥抱、亲吻表达思念之情,这都是很常见现象;然而在英语语言文化当中,两个男人见面时一般用握手表示欢迎,几乎不存在拥抱情形。从美国文化角度出发,长时间凝视对方常常是不礼貌或者是有些非分之想不太友好表现;然而在英国,有教养人往往认为直接凝视对方眼睛是一种绅士风度。中国有句古话叫“非礼勿视”,因此,我们往往会因为对方紧盯着自己看而感到不太舒服,甚至有些惶惑不安。不同礼貌与礼仪充分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特?c与浓烈社会文化意义。在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语言与文化碰撞之间关系,这会更有效地减少跨文化交际中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 三、如何处理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碰撞 (一)根据课文内容讲解文化背景知识

大学英语教材题材与文章涉及生活与学习中很多方面,题材、文章多样性可以充分反映出文化多样性。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是比较有兴趣,也是很愿意学习。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讲解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bbe4e84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