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志班语言运用+默写39参答

时间:2022-03-29 10:47:2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宏志班语言运用+默写+阅读39参答



1.D3分)

【解析】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见仁见智: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一概而论: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式)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2.C3分)

【解析】A项成分残缺,“加盟制”前缺少介词“对”。B项语序不当,应该是“一些业内人士将矛头单独对准‘四通一达’”;“加盟制”前缺少介词“对”。D项“这种”应移到“商业模式”前面。

3.B3分)

【解析】A项与上句无法衔接。C项“迎刃而解”不符合原文语境。D项“惹人关注”不是语段表述的重点。

4.5分)①眼力足,高瞻远瞩、体察民情,长见识、抓本质 脑力足,深谋远虑、武装头脑,下功夫、出成果 笔力足,深入浅出、宣传政策,筑同心、聚民心

【解析】分析示例可以看出,“行稳致远”紧扣的是脚力,“深入基层”是脚力所及,“经风雨、见世面”是宣传干部脚力足的结果。“高瞻远瞩、体察民情”是有关“看”的,“长见识、抓本质”“眼力足”达到的结果。“深谋远虑、武装头脑”是和“脑”有关的,“下功夫、出成果”可以说是思考的结果。“深入浅出、宣传政策”是和“笔”有关的,“筑同心、聚民心”应该是宣传的结果。

5.6分)【示例】将活动人员分为ABCD四个大组,同时入场。四个组入场地点交错(或“各异”等),各组入场地点分别为一楼科普互动馆、二楼创意百工坊、三楼科技活动室、三楼机器人工作室,依次参观分布在四个楼层的7个科普场馆。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图表、漫画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路线图的有关内容,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仔细观察这一活动路线图,中学学生应是四个组,图示四个组所在位置不同,有四个楼层:科普互动馆、创意百工坊、科技活动室和机器人工作室、汽车模拟驾驶室。箭头代表走向,箭头指向是个圆形,表述时要交代清楚且语句完整简洁。

6.6分)1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也 2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3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7.1B3分)

【解析】父亲走出致命一步的动机复杂,开篇有关内容只是动机之一,并未充分交代。 2)(6分)①军人的勇猛、血性:接受任命后,父亲星夜赶往山海关,即使麻烦不断也不畏艰难、一往无前;面对强大异常的敌军,只要有一丝希望也意志坚定、勇敢向前。

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守卫疆土是每个军人的责任,作为东北的关口,山海关的得失对于八路军至关重要,作为守军卫戍司令,父亲殊死守卫,不甘放弃。



1




武断、冒进:在碰到大逃亡的部队时没有问清情况就开始愤怒,强行制止对方撤退;在收到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决定后还是决定继续前进,最终惨败。

(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分析作品中父亲的形象特点,可以结合与父亲相关的情节进行概括。如父亲接受任命后,星夜赶往山海关,尽管遇到许多困难,仍一往无前;面对兵力悬殊的情况,仍然意志坚定,拒绝后退。这些情节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军人的勇猛和不惧困难、不怕牺牲的血性。在强敌压境、死伤惨重的情况下,父亲死守山海关这一重要阵地,不甘放弃。这一情节表现了他作为军人的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父亲在遇到大逃亡部队时,还未了解情况就贸然制止对方撤退;在拿到总部同意放弃山海关的电报后,没有服从上级指挥,仍然继续前进。这些情节表现了他的武断和冒进。

3)(6分)①增强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作为叙事人,“我”是小说故事的讲述者,是父亲某些经历的见证者,所叙述的情节更具可信度。

丰富了故事的层次。晚辈讲长辈故事,使得小说在父亲的战争故事之外,还增加了“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即晚辈对上辈英雄故事与成败得失的审视与评判。

便于形象塑造。晚辈视角叙述时流露的感情和思考,引导着读者认识父亲形象的丰富内涵。

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从阅读效果看,“我”的讲述能拉近故事与读者的距离,增加读者阅读的临场感,从而引发读者更大的阅读兴趣,吸引注意力。

(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采用晚辈视角作第一人称叙事的好处。从“我”与故事主人公的关系看,“我”的叙述无疑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和真实感;从情节的角度看,采用晚辈视角作第一人称叙事增加了“我”对父亲的英雄故事和成败得失的审视与评判,丰富了故事的层次;从人物形象塑造看,“我”在文中流露的对父亲的感情和对父亲英雄故事的审视与评判等,有利于塑造父亲丰富的人物形象;使读者仿佛身临故事发生的现场,贴近叙述者讲述的故事情节,以此牢牢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8.1C3分)

【解析】C项,“不满”“期盼”的说法错,应为揭示当时贫富不均的现状。运用对比手法,以“贫”者的苦难坎坷和“贵”者的奢华生活,表现了社会的不公平,流露了自己的不满。

2)(6分)①颈联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对比,揭示当时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将“泪满缨”与“开口笑”对比,表现了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但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

【解析】颈联写“贫”与“贵”,乱离社会,世态炎凉,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有志之士偏被压在社会最底层,沾不到春风雨露;权贵高踞豪门,吟风弄月。所以,诗人与东吴生离乱中相遇时,倍感辛酸。“泪满缨”说明诗人十年流离不寻常,相遇故人泪潸潸。“开口笑”中既有无奈,亦含希望。一泪一笑,总括全诗,字挟风霜,声震金石。诗歌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bec38d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