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出创意 润物细无声 -------2012年仙桃市中考语文命题分析与 2013年仙桃市中考语文命题建议 仙桃四中 杨之涛 一、2012年中考语文命题分析 1、关注知识积累,注重赏析诗词,命题稳中有变 知识积累是基础教育阶段考试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根基性作用。今年中考试卷承袭往年风格,关注知识积累,有着稳定的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当然,所谓的“稳定”是相对的,2012年的中考试卷稳中有变。最大的变是“古诗词赏析”,采用二选一的形式出现。这样一“变”,使得两种版本教材中的每首古诗词都属于考查范围,无形中加重了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学习熏陶。另外,试卷还把课内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句子翻译的考查全部集中导课外文言文的考查中去,与古诗词赏析联成一块。这种“变”,使试卷结构更显紧凑,也可反映出命题人对古文化的“情有独钟”吧。 2、关注社会热点,注重考查能力,体现学以致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2012年的中考试卷注意了引导考生密切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等,注重考查能力。 如第7题短文修改 “网宅经济” 的内容就很典型,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又如第9题综合性学习更是联系“党的十八大”,围绕“精彩中国”,拟写标语,设计栏目,充分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爱党爱国爱语文。 除此之外,第3题第(4)小题古诗文迁移性默写、第8题口语交际、乃至现代文阅读中的材料“爆发”与“农民工”,都是特别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都能让学生关注社会,获得教益。而作文题“不再困惑”,则是很鲜明地提醒考生要学以致用,“我手写我心”了。 3、关注考生成长,注重熏陶感染,充满人文关怀。 如第15题第(2)小题,“试分析孙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的用意”;第19题“细读文章第⑧段,请联系实际谈谈给你的启示”;第23题 “‘它改变了一面墙,也改变了这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三道题都着眼于阅读“感悟”,但出题角度不同,第一个基于“文本中人物做法的用意”,第二个基于“读者的阅读启示”,第三个基于“文本主题思想”。当然,“感悟”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最终都要回归到学生与文本的内在沟通,都会带有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由于文章都有较强的人文思想内涵,这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会起一定的导向作用。 又如第24题作文“不再困惑”,则更能看出命题者煞费苦心。这道题本身语言直白,审题几乎不设关卡。在立意上引导着学生正确面对成长中的困惑,茁壮成长。值得注意的是,这道作文题“密切关注语文教材”,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成长的烦恼”息息相关,语文版教材自然也有体现相应内容,这些都为学生作出妙文创造了良好条件,不失为一种人文关怀。 还比如第1题书写、第(4)题古诗文迁移默写、第8题口语交际,都有人文关怀流露。 二、2013年中考语文命题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关注语文教材。为避免部分教师走进“淡化”甚至“轻视”语文教材的误区,建议重视教材的运用,尤其是作文命题可否直接或间接取材于教材。 2、关注各地中考2012年的创新点,进一步加强“积累与运用”部分的命题形式创新。 3、活而不滥。现在初中生往往轻视语文学习,命题门槛不宜过低。文言文第15题第(2)小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多样,活是活了,可似乎“很难出错”,有送分感觉。 4、更准确定位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个人觉得,本试卷命题时有几个题目中“遣词造句”与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有一定的距离”:短文修改中的选词“扩大内需”;综合性学习第二小题的“文化的角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c1f68aa195f312b3169a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