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解读(之一) 一、内涵与价值: 为思维学语文 “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由这一表述,我们看到了核心素养对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要求,也看到了思维品质在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地位。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表述中,第6条侧重于感性思维的培养,第7条侧重于理性思维的培养,它们是对 “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的直接对应。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则是为集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服务的。 其课程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时代发展对语文课程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竞争加剧和全球化的到来,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如理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对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理性思维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看待和有效处理社会问题、科学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是促进学业进步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依据、负责任、有条理地进行表达,运用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进行探究和发现,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作品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对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非常重要。指向理性的审辩思维、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模型的重要构成,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2022年版课标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任务群单独设置,是对时代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回应。黎鸣曾指出:“逻辑理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琴声中最弱的一根琴弦。”本任务群的设置,关乎国民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的提升,具有极高的内在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培养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 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培养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这一课程愿景,并对语文课程核心素养进行了内涵界定和目标分解。在课程目标和教学活动之间,需要有坚实的课程内容作为支撑,这样才能将国家设置的“制度课程”转化为师生践行的“体验课程”。2022年版课标单独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是对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自觉回应,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发展比较、推断、实证、批评等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重在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它的设置与实施,有助于学生有理有据的思考问题、表达观点,促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智力支持。 (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对学生思维发展不平衡的主动回应 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学性阅读与表达,重视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在以往的语文教育中,思维训练尤其是逻辑思维训练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似乎也欠缺对逻辑的重视。在目前的小学母语教育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依然是短板,学生欠缺高品质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直接作为目标,单独设置学习任务群,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类型得到均衡发展。语文教学既要引导学生重视文学意象的捕捉和感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积累的材料、语言运用经验及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学会有依据、有条理的思考,运用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进行探究和发现,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以弥补理性思维普遍欠缺这一短板,从而实现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和谐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c4a5a7f30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