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边模仿边成长的创新之路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腾讯边模仿边成长的创新之路 作者:烨硕 来源:《创新科技》 2012年第3期 说起国内互联网模仿和创新的话题,腾讯总是处在风口浪尖之上“千夫所指”。但在腾讯看来,整个中国的互联网产业都是复制过来的。马化腾曾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模仿是创新的前奏,也是最稳妥的创新,腾讯走的是“微创新”,是基于原有的商业模式、产品模式和技术的基础上的进一步革新的小步骤创新。 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中,腾讯拥有的产品种类最多,但也因此在业界遭受颇多关于模仿甚至抄袭的指责。在新产品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业,腾讯常常后来居上,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腾讯的策略在于,一旦发现有新产品被市场验证有效,便迅速跟进开发出类似产品,再利用其庞大的QQ平台“后发制人”。 不过,腾讯一直声称,自己在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方面颇多创新之处。这家在全球互联网公司中的市值仅次于谷歌和亚马逊,国内最赚钱的网络公司,对于外界不断出现的对腾讯山寨的指责,显得很是“委屈”。他们靠模仿起家无可否认,但是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模仿。他们早在2006年就率先创立了“腾讯创新中心”,建立了一整套能够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创新机制。如今腾讯研究院拥有4 000件以上的国内外专利申请,专利资产积累超过国内其他互联网企业之总和,比肩Google、Yahoo等全球互联网巨头。这足以证明,腾讯式的创新模式在中国的互联网大潮中可圈可点…… 真正的颠覆来自大家不注意的地方 对于腾讯而言,创新并不是研究一个尖端技术,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一种服务形态的创新,任何人都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去体验这种创新的文化和创新的氛围。 腾讯拥有中国最大的用户群体,所以“创新创造价值”在腾讯看来最主要的是实现用户价值,只有你的创新能让更多用户用,享受你的服务,才能真正创造公司所追求的商业价值。 腾讯研究院院长郑全战表示,讲到创新时,不能只想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用户体验的创新,这些都是我们在创新时要有的视野。 “腾讯的发展历史,目前看大概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型创新阶段,时间是从腾讯成立到2004年;第二阶段是整合创新阶段,时间从2004年到2006年;第三个阶段是战略创新阶段。这个阶段,我们的目标是为全中国的用户提供在线的生活。”郑全战表示。 马化腾表示,真正的颠覆来自大家不注意的地方。因为要试图改变、要颠覆的一定不是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同一个产业,这个产业已经有重兵把手,很难完全从同一个路径上挑战,甚至也没有必要。在马化腾的计划中,腾讯将成为一个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娱乐、资讯、沟通、购物、工作……用户在互联网上需要的一切应用都能在“企鹅帝国”里实现。如今,这一构想正随着腾讯微创新效率提升而成为现实。 腾讯拥有海量用户数据,这是腾讯创新培育的天然土壤。“用户体验无小事,数据挖掘更是腾讯的天然优势;哪怕是一个细微的产品及功能优化,对腾讯海量用户而言都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改变。”郑全站说。“比如QQ文件传输速度比MSN快,这就打动了用户的心。这一点小小的创新,让QQ不再只是一个聊天娱乐工具,也变成了一个高效的办公工具,一下子就把很多坐办公室的人变成了QQ的用户。”当然,腾讯在微创新方面的努力,也得到了广大用户及互联网业界的普遍认同。 海量互联网服务能力是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腾讯在海量互联网服务方面已有不少技术积累。QQ现在面临7亿活动账户,每日1.4亿用户同时在线;QQ过万台IM服务器和百亿级的关系链对数每天接受千亿级的服务请求考验。在这些苛刻的数字面前,腾讯要保证99.99%这一近乎百分百的可用性。 腾讯亦正在开发类似于“Google 街景”(Google StreetView)的服务。Google 街景能让使用者检视所选城市街道及其两旁的景物。不过,马化腾说,与Google不同的是,他希望腾讯的街景服务未来将与社区、电子商务,甚至团购结合起来。但他补充称,该项目还属于早期研发,不会很快投入使用。 设立研究院显“孵化器”价值 在整个互联网业界,中国常被认为是美国互联网趋势的拷贝,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基本上可以在美国找到原型。其根源在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时间还不长,技术创新还较为零散,没有形成持续系统的投入,因此行业的技术创新无法形成规模。而国外互联网企业例如微软、Google,他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通过设立研究院,对研发持续投入,为行业储备技术人才,这种做法不仅保障了自身产品的持续创新,也为该行业和地区的技术进步做出了长期贡献。 “这种想法也是我们推动腾讯研究院成立的初衷之一”。熊明华表示:“设立研究院在中国互联网企业我们是首家。我们希望研发最基础和实用的互联网技术,打造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核心技术标准,提升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历经近5年的运营实践,腾讯研究院的“孵化器“价值已经逐步显现。 据郑全战院长介绍,腾讯研究院已经成功推出了QQ影音、QQ输入法、QQ旋风、QQ浏览器、QQ电脑管家、QQ浏览器(手机版)、QQ for iPhone、QQ for Linux等多款产品,赢得了业界好评和用户口碑。 截至2011年,腾讯已申请专利超过4 000件。大幅领先于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的总和,而其中超过一半的专利数源于腾讯研究院的贡献。以具体产品为例,QQ拼音输入法已经申报了超过50项专利。在2007年至2009 年间,连续三次获得中国专利奖,2010年更一举获得专利领域的国家最高奖项国家专利金奖。 同时,腾讯研究院致力研究的音视频压缩、多媒体通信、图像处理、分词等核心技术还广泛应用于腾讯公司的QQ、微信、QQ 超级视频/语音、QQGame 视频游戏、SOSO、问问等多项产品中。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各个事业部联合进行,未来有望成长为业务的中坚力量。 “基于腾讯研究院的‘孵化器’特性,我们除了持续通过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之外,还在关注如何将新技术移植到原有腾讯产品线中,未来将考虑创新技术向第三方开放共享。”按照郑全战的构想,技术的纵向延伸将成为腾讯产品应用创新的原动力。 “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我们目前考虑将其应用到QQ秀和SOSO街景里去。上传一张照片,就可以生成一张结合真实五官的QQ秀,用户不再需要花费功夫挑选各种样式的眉毛、鼻子。而在街景里,则使用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模糊采集到的人脸,以保护用户隐私。” 组建一流团队,搭建联合平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ce0485ef1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