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笔 读《我们班的阅读日志》 之所以从一摞教育丛书里选中《我们班的阅读日志》,是因为被封皮上13个字所号召——”做一个自觉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无论做什么老师,你都应该号召孩子阅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能陪伴孩子终生,那么孩子将会终身受益。阅读不仅会温暖儿童的心灵,也温暖了教师自己的心灵。在书皮的右下角,还写着这么几个字——”琅琅书声、朗朗乾坤、花的事业、根的工程、亲近母语、书香中国、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字字入目,句句入心! 沉浸在阅读里,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薛老师的生活,走进了她的班级,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这本书展示了薛瑞平老师带着孩子们背儿歌、颂童诗的过程,在亲近母语的影响下,给孩子们讲述童书、带领小组老师们一起读童书,和城郊结合部的家长们一起读童书、写笔记的足迹。读过之后,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内心被一种力量、一种情感震撼着。这本书记录的只是一位“草根教师”的教学实践,点点滴滴,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却又那么感人至深。 薛瑞萍老师培养孩子阅读的“心”,执着而坚定,书中她给了我们很多具体的案例和操作方法,通过她详细的班级阅读日志,我们看到了薛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孩子们付出的关爱。 不论是日诵一诗,还是童书阅读,最重要的是坚持!蒙台梭利说,最令人惊讶的是,连续性的活动这种方式几乎能像魔杖一样叩开儿童天赋正常发展之门。看云的成功,也应该归结于她的坚持。得不到家长理解的时候,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虽然心情有些灰暗,但她依然是坚持下来了!每周一封给家长的信,触动了家长那颗爱孩子的心,一本本美丽的童书,一次次亲密的共读,使家长慢慢沉浸到纯净的世界,使家长和孩子、老师的心贴得更近!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深受启发,她这样写道:“是的,是有那种怎么也引不上阅读道路的孩子,可是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给他书,他就有了成为读书人的可能,他才可能成为读书人。否则,即便是悟性很高的孩子,也是种子落在沙漠——白白虚度了生命中吸收能力最强的时光。教师和父母把好书送到孩子跟前,就是让种子落在泥土里;我们所做的引导和培养,相当于农民的耕耘。当然了,最终长成什么,长得怎样,还要看种子的本身是否饱满、种子的基因是否优良、生长过程中是否遭遇病虫害……可是,让孩子有书读,这永远是父母和教师第一要做的大事。” 掩卷之余,我在心中感叹:薛老师是如此幸福地享受着教学语文的日子呀!说享受,一点也不夸张,你瞧,薛老师和一年级的学生诵读着儿歌、童谣,聊着童书,感觉“语文是一股美丽的生命之流”,她流连其间,不愿出离。不只薛老师在享受语文,她的学生也在享受语文。孩子们热切在盼着上每周的阅读课,像盼着过节一样。薛老师的同事和学生家长在她的熏陶、引领下,也在享受着语文。他们跟薛老师一起读童书,心灵被童心、童话浸染,享受着母语文化,享受着阅读的快乐,享受着孩子们的成长。 “语文教师,都应该做一个自觉的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儿童文学的阅读和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温馨的联系。”这是薛瑞萍说的。“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我,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所能为孩子们做的,就是让自己和他们产生温馨的联系,领着他们整理土地,而这一切,都以书为纽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dab43d8a5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