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放异彩的唐诗

时间:2022-09-07 11:16: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大放异彩的唐诗

成都医学 临床医学 康复治疗学 罗梓文

摘要:唐文化是华夏五千年文明中的一颗璀璨夺目、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明星。而唐诗是唐文学的主要成就,也是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唐诗,一个深入中华民族骨髓的名词;记录着中国历史上最辉煌时代的丰富社会生活。唐朝是我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流转至今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自唐朝以后,世人虽欲取其精华而咏之,但实感其浩远辽阔,难得其精髓。唐朝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而各个时期的诗歌风格也各有不同,本文将介绍,各个时期唐诗的特点及代表人物。 关键词:唐诗 唐诗特点 代表人物

一、初唐时期,占据诗坛半壁江山的依然是那种轻浮绮靡的宫体诗。虽说出现了一批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的杰出诗人,但他们也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与此同时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也是从他们开始形成的。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名高位低,满腹才华却不得重用;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却奈何时运不济。们凭借自身才华齐名于文坛,倡导刚健诗风,而四个人的创作个性又各不相同,其中,卢照邻、骆宾王长于歌行,王勃、杨炯长于诗词陶律。“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为自己空有满腔抱负却无施展之地而慨叹。故在他们的诗中开始出现一种宏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他们共同反对宫体诗的精雕细琢、华美奇婉,但仍没有完全摆脱掉宫体诗的束缚,却为声律兼备的唐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初唐诗坛,还是有擅于创新敢为天下人先的新诗风拓荒者陈子昂。初唐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际遇不同于宫廷诗人的他,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旗帜,主张所写之诗要有“风骨”,写下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千古奇句。他的诗歌语言遒劲有力、意境开阔、极富感染力,为唐诗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盛唐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百家争鸣。他们的作品精致华美但不失人间真情,风骨雄健但不失清新淡雅,想象奇特但不失所写之真且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1.这个时代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所占比重很大,山水田园诗反映闲适、退隐之意,色彩素雅,意境深幽,完美地发掘了自然之美,其多用五言律绝或五言古体;边塞诗氛围隆重、情调悲壮、鼓舞人心、浓浓家国之情,表现了边塞军人英勇杀敌的气概、乐观的精神、思乡的情怀和将士苦乐的差异等,为唐诗增添了壮丽豪迈的色彩,其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1)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不时流露出消极倦怠和政治上不得意的情绪,却成就了他们艺术上的高度;们的诗表现了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志。其诗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悠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瑰宝之一。

2)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等人为代表,其主导特征是壮美,阳刚之美,令人感到一种极为向上的生命力,体现了唐朝当时泱泱大国的雄浑的民族精神。


塞诗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来说,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边塞诗的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2.盛唐时期成就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瑰丽,风格飘逸,意境深远,具有突出的浪漫主义风格,从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杜甫的诗则多为安史之乱以后,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深刻反映了那个剧变时期政治事件与尖锐社会矛盾,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强烈的现实性和政治性。

1)有“诗仙”之称的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蔑视权贵,愤世嫉俗,向往光明,追求自由。李白的诗,给人雄浑阔大、惊心动魄、意气风发、清新自然的美感,这就是飘逸之美。飘逸的美感是雄浑阔大,不是一般视觉空间的大,而是超越时空、无所不包的大,像李白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两首著名的长诗,犹如贝多芬挥洒生命的交响曲,不仅有宏大的空间,宏伟的气势,排山倒海,一泻千里,而且神幻瑰丽,天地间一切奇险、荒怪的情景无所不包,令人震撼。 2有诗圣之称的杜甫用他的诗词记录了唐朝由盛到衰的历史。他生在盛唐,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代由盛唐转为中唐。时代的改变在他的诗词中表现的淋漓至尽。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中秉承了太史公以来的史家精神,肩负起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自觉地用笔记录那个时代,使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的伟大代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早年时期的他,心胸广阔,怀有满腔抱负;而“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是他经历了社会动荡之后的真实写照,潦倒、悲切、忧郁皆现于其中。他用诗词如《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岁晏行》等皆深刻记录了最真实的历史。“穷平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就是他以深刻的同情写民生疾苦的真实写照;始终直面现实,对各种祸国殃民者痛加诛伐,讽喻时事,真实再现了权贵、军阀之专横与民众之苦难;祖国无比热爱,为人民忧虑,感愤,渗透着爱国忧民之赤诚。

三、中唐时期,即为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昂扬乐观的情调,在这一时期成为主流。中唐诗人白居易等继承杜甫的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此同时在诗坛掀起改革浪潮,也就是后世所称的“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张继、司空曙、孟郊、韩愈、刘禹锡、李贺、元稹等为代表的一些诗人,倡导诗歌沿着“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现实主义方向发展,更多地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而诗风大多以浅显平易为主,如李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卢仝“白玉璞里斫出相思心,黄金矿里铸出相思泪。”,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孟郊“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韩愈“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等都淋漓尽致的体现了中唐时代别具特色的诗风特点。


四、进入晚唐时期,封建统治岌岌可危,阶级矛盾空前尖锐。国势的衰微,诗歌的风貌又为之一变。晚唐诗风偏于寓古讽今,诗风稍带点颓然的色彩,其主题多为爱国忧民、咏史、感伤个人命运、广泛地反映唐末的黑暗现实和人民的灾难。晚唐诗坛大体存在着三个大的派别:一是以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为代表的缘情绮丽诗派,诗风特征为伤感,绮丽,温婉;二是以许浑、方干、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司空图等人为代表的飘逸冲淡诗派,诗风特征为冷淡、境窄、着意;三是以韩偓、吴融、唐彦谦等人为代表的声色香艳派,诗风特征为浮艳、细腻、巧思。他们代表着晚唐诗歌的最高成就。

杜牧和李商隐是活跃于晚唐前期的两位成就较高的诗人,世人又称“小李杜”。杜牧主张在文学创作上“以意为主”,反对单纯追求“文采辞句”,现实性较强。李商隐虽一身仕途坎坷、命运多舛,胸中充满怨恨之气和愁苦之情,在艳情诗、咏物诗、感怀诗中,随处是诗人的满肚皮牢骚和一肚子不合时宜,“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四首》之一),“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流莺》等诗中,他把自我形象鲜明而又固执的表现出来;“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韩碑》),“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叩头出鲜血,滂沱污紫宸。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诗中,弥漫着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体现了诗人的政治敏感和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情怀。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都反映了唐末时期衰败的社会景象,也表达了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感伤之情。

总结:在唐代,诗歌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更多的流传。从古至今,唐诗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里,是华夏文明的瑰丽之宝。每首诗都有她的灵魂,蕴藏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而那诗中的文字,是一群舞动奇迹的精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e3c67eef5335a8102d220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