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13 06:09: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简析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内容有抽象与实践性强等特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操作兴趣与知识技能水平。教师应当围绕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结果等情况,适时适度地引入任务驱动法,在实现教学容量拓展与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以尽快实现教学目标。

一、应用任务驱动法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首先,迎合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任务驱动法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整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上布置操作任务,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围绕学习任务与目标,将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更利于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实现了学中做与做中学,利于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可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发创造力与求知欲,带动自身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从而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最后,任务驱动法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尊重保护与引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迎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更利于带动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步骤 (一)学情分析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明确学生对知识




点的掌握情况。 (二)任务设计

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任务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理论实践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師在设计任务时,应当注重知识内容的渗透和重视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等学科素养。任务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真实性。在学生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整合的基础上设计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亲切感与求知欲。二是整体性。解放学生的大脑与学习的空间及时间,是任务设计与布置的重要前提。三是可操作性。任务设计应具备恰当性与可操作性,从学生的就近发展区布置可实现的上机操作任务内容。四是层次性。教师需根据学情分析结果和调研结果设置有梯度的任务,让各基础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三)细心指导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支持与引导。应当由强制性约束学生紧跟教师步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向激励性与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过渡,注重学生的表现欲与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四)耐心讲评

教师应当从选材恰当性与创意新颖性及技巧处理得当等角度评价学生的作品,给学生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与表达自我的胆量,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设计

教师以“WPS演示文稿软件相关教学内容为例,课前调查学生对WPS演示文稿软件操作的熟练度。通过详细的学情调查,发现超过4/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e7d6d9c87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