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01-13 06:09: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那么,信息技术课要怎么上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呢?我认为在信息技术课中充分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上机操作中去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要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它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如何设计有效的驱动任务 1.任务设计目标要明确

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实践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任务明确学而有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例如:因特网的教学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等子任务。

2.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感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在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任务的难度要适当。不管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能分别得到提高。例如:在教高一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的第四章《表格信息加工》时,我就发现有的学生在小学、初中时就已经学过一些相关知识了,而有的学生到了高中才接触到。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就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出不同的子任务,使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3.任务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该任务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例如在学习网上搜索信息时,就可以找一些与足球流行音明星游戏等有关的关键字进行搜索,因为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




对他们有吸引力的,一旦他们学会了使用方法,就会主动进行探索,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其他内容,学生有了发挥的空间,就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学效果也能进一步提高。

4.任务设计要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導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9a3f21e68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