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

时间:2023-02-06 18:0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课稿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3课,它是一篇文包诗。文章主要讲述了王维在重阳节这天,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文诗对照,内容浅显易懂,不管是故事还是诗句,都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并非难事,而要让他们体会诗中“独”“异”“倍”三字的妙处,则要花一番功夫。

叶圣陶曾经说过:“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三年级是学习的转折期,这个阶段的孩子阅读时容易浮于表面,不能很好地抓住关键词句,对课文进行品读,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时相机点拨。根据中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倍”“兴高采烈”“天各一方”等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古诗;3、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在这其中,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教学的难点是,诗文结合,理清文包诗的特点,通过学生的个性感悟,使学生们对诗、文的理解更多元化,从而达到读文悟情的目的。

板块一:课前积累、导入:

本学期我们班的课外积累重点在《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一书,因此在这堂课的开始,我依旧采用了考察古诗积累的方法,引导学生背到王维的诗,点到学生了解过的王维的诗风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随后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同学读读背背。然后引导学生去探究熟悉的文字背后隐藏的故事,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版块二:课题质疑、初读: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质疑课题、读通课文、整理脉络三方面展开: 1、好的评价语往往能给教学环节起到引导的作用。根据课题,我预设到学生可能会问“倍”的意思、为什么用这一句诗做课题等问题,因此预设的评价语是:“你们能根据整个句子或者抓住关键字词来提问,是学好语文的一项必备本领”,这也同样是针对后面学习抓关键词列小标题的方法,做了铺垫。

1 / 3


2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所以,这里我立足于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发展。自由地、大声地初读课文,是我每一堂课必有的环节,也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字词的不同“温度”,我也加以引导,让孩子们在反复诵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享受审美乐趣。

3、本课教孩子用抓关键词列小标题的方法概括段意,从而整体文章脉络。考虑到这是一项有难度的活动,我一方面将坡度降低,自由练说的时候提示:“可以用四字标题,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正是给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抓手,不让课堂走入无效;另一方面,虽然新的概括方式有难度,但不能忽视孩子们是有能力的,因此,来自学生的回答是真实的,就一定要进行表扬,并尽可能采纳。

板块三:诗文结合、品读:

这部分就按照板书上的脉络逐小节推进:

1、在深入研究文本之后,我发现诗题中的“山东”并不是指王维的家乡,而是指华山东面。通过图文并茂的板书演讲,我能让学生体会到“天各一方”的意思,并且回到课文中,去品味年少的诗人背井离乡,异常孤独寂寞的情感。接着引出诗人的一句诗,反复诵读,提升情感。

2、第二小节重点在两个,一是介绍重阳佳节,二是让学生体会长安城的热闹非凡和王维的形单影只相对比。因此我事先让学生去了解重阳节,包括由来、风俗等等,引导他们去说节日的长安城是热闹的,并通过图片和练习说话,理解“兴高采烈”,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紧接着,让学生把自己当做王维,感受独在异乡为异客时,通过理解“倍”的含义去体会恰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寂寞,再出示其他佳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题,加深愁思。

3、第三小节了解上文理解,思念着山东面的兄弟们,进行补白练习,加上图片中相望的场景,强调读书的情感,让孩子把万千思绪、满腔思念读出来。

4、第四小节融合了前文所体会到的孤寂心情,点出诗,提出两个重点,一在“忆”,二在回到质疑部分所提出的,用“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名句做课题的原因。

板块四:反复吟诗、提升: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eda95f9dc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