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之美报告

时间:2022-04-11 11:16:3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韦庄《思帝乡》词的赏析



姓名: 学号:



我喜欢中国古典诗词。读或者粗略地欣赏中国古典诗词,可以不懂诗词的格律。要深度欣赏,体察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似乎不能不懂诗词的格律。但中国古典诗词的格律太严谨,太繁复,本身又限制了这种欣赏的深入。这实在是一种缺憾。抑或,这里有矛盾?

实际上,缺乏诗词格律知识,却也并不妨碍深度欣赏诗词的美,特别是韵律美。很奇怪,与前面的说法又不一致了。这是我很久以来一直困惑的事情。

近日,我在欣赏古典诗词时,又读到韦庄《思帝乡》词。这次,我是将韦庄的几首词放在一起欣赏。于是,有了些许新认识。这几首韦庄词如下:

思帝乡

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思帝乡(四首)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少年,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夏日游,杨花飞絮缀满头。年少轻狂,任意不知羞。为比花容,一身罗裳玉搔首。休言愁!

秋日游,落英缤纷花满头。儿郎情深,依依双泪流,恨离愁。不忍别,待到山崩水断流!

冬日游,似水云雪落满头。莫是谁家,少年不知愁。纵无心,跌入云泥,相看笑不休!

其中,最得到公认,流传广泛又脍炙人口的韦庄《思帝乡》词是《春日游》

几方面对照,就可以看出,除了《思帝乡(春日游)》符合格律外,其余都是不严格按格律的,甚至字数也不符合格律规定。难道韦庄作词不讲究格律吗?

诗词歌曲的体裁风格形式实际是随时代发展的,中间有很强的流行因素,而社会与公众的接受认可程度是非常关键的。语言包括词汇也是如此,特别是口头语言,这是事实。因此,诗词的格律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中间必然有多种形态。我们现在所认识的诗词格律,都是已经定型的最终结果,而不是过程中的事物。韦庄这几首词的差异,恰恰反映了这个过程。我推断,正是因为韦庄《思帝乡(春日游)有广泛影响,导致思帝乡词牌格律的最终形式。


诗词格律的确定过程,包括词牌名都是在社会中被公众传播、选并扬弃的过程,当公众的接受与认可达到一定程度,诗词的格律以及词牌名就确定下来。这点可以从诗词的词牌名情况得到佐证。例如,浣溪沙又名小庭花、减字浣溪沙、满院春、东风寒、醉木犀、霜菊黄、广寒枝、试香罗、清和风以及怨啼鹃等,其中,满院春、东风寒、醉木犀、霜菊黄、广寒枝、试香罗、清和风等

名,都是因为某个诗人创造了脍炙人口诗句的结果,得到公众认同。又如,忆秦娥又名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和双荷叶等,秦楼月词牌名与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有关。

进一步,诗词格律的形式取决于是否便于传唱。诗言志。言为心声。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唱的,必须是抑扬顿挫、有韵律、有节奏的。某个曲调与某种格式诗词的字数、语词切分、文字的声调与韵脚等,之间有一种协调关系,找到这种相对应关系,就形成这种格式诗词的格律。

有人曾说,唐人的诗是唱出来的,宋人的诗是喊出来的,明人的诗是念出来的,清人的诗是写出来的。我不能同意这种说法。既然言为心声,语言是否发自内心,有无自己的情感是内在因素,能够鼓动人心,激动他人,则与语言的声调、语气和节奏等有关。这一点可以从我们的日常语言交流情形中经常看到。我们可以看到,大会发言多是平铺直叙,干巴巴的语言和套话。日常谈话,特别是谈论到涉及自身情感和利益事物,几乎所有人都有激动的语气、抑扬顿挫的声调、变换的语言节奏,并使用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鲁迅在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给他启蒙的私塾先生在读书时发出奇怪声调。我小时候,常常听我母亲以近乎唱歌的声调读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和曹雪芹《红楼梦》人物林黛玉的《葬花词》。因此,古人读文章是用一种特殊的语调,与日常说话不同。文章如此,何况与歌曲密切相关的诗词?

只不过,由于“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使得语言的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更加一致,从而使文化得以普及,同时,也使得我们不容易理解古文和古典诗词。这当然是一个进步。

我们现在无法知道古代时候的各种曲调、唱腔以及唱法,即使通过古籍和考古发现,知道一些古曲古调,但也不全面,也不能普及。也没有普及古曲和古典诗词的必要,因为时代已经发展了。我们现在学习欣赏古文、古曲和古典诗词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文化传承,吸收文化营养,提高个人文化素质,不必再按照古人的做法去读、去朗诵、去歌唱,只要能够学习欣赏,理解其中的妙趣就可以了。

因此,不掌握诗词格律知识,并不妨碍深度欣赏诗词的美,特别是韵律美。只要能够用一定的朗读方式,使之压韵、有节奏、有一定


抑扬顿挫声调,就会感觉到诗词中蕴涵的美境。如果必要,可以尝试改变文字的读音和声调。例如,毛泽东《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中诗句“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 迫”中,“白”不是发“bái,而是发“bó”的音,才能压韵。此外,由于中国地广,各地语言发音不尽相同,欣赏诗词(包括现代诗词)也无须拘泥于官方的普通话发音,很多时候需要尝试改变文字的读音和声调。我曾尝试用“上海方言”阅读沪派作家的作品文章,确实有不同效果。

推而广之,任何事物,如果从事实、从实际情况出发去理解,按照发展过程与规律去理解,其真相、要害、本质和细节等要素,也就得到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f1e2def7e21af45b307a8e5.html

正在阅读:

中华诗词之美报告01-01